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

ID:34058410

大小:3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_第1页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_第2页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_第3页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_第4页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授课课题:第2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目的要求:正确理解精度和误差的概念,了解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精度要求的实现方法,理解有关"测量"的概念以及量块的"等"和"级"的概念、测量方法分类的特点、测量器具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难点:量块的基本知识(量块的等与级)重点:测量方法分类、量块的基本知识(量块的等与级)学时:1学时作业:2-2参考资料:韩进宏.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课次1一、测量的基础知识1、检测的意

2、义为了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确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寿命、运动精度等方面的设计以后,还须进行加工和装配过程的制造工艺设计,即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工艺参数、生产流程及检测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质量保证措施中的精度检测。“检测”就是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产品合格性的过程。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定性检验和定量测试。定性检验的方法只能得到被检验对象合格与否的结论,而不能得到其具体的量值。因其检验效率高、检验成本低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定量测试的方法是在对被检验对象进行测量后,

3、得到其实际值并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方法。2、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测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也就是将被测量与标准的单位量进行比较,确定其比值的过程。若被测量为L,计量单位为u,确定的比值为q,则测量可表示为L=q•u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被测量、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含测量器具)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3、被测量被测量在机械精度的检测中主要是有关几何精度方面的参数量,其基本对象是长度和角度。但是,长度量和角度量在各种机械零件上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表达被测对象性能的特征参数也可能

4、是相当复杂的。因此,认真分析被测对象的特性,研究被测对象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表面粗糙度的各种评定参数,齿轮的各种误差项目,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独立与相关关系等等。4、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简称单位)是以定量表示同种量的量值而约定采用的特定量。我国规定采用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它是由一组选定的基本单位和由定义公式与比例因数确定的导出单位所组成的。如“米”、“千克”、“秒”、“安”等为基本单位。机械工程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微米”和“纳米”,常用的角度单位是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5、度”、“分”、“秒”和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弧度”、“球面度”。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单位必须以物质形式来体现,能体现计量单位和标准量的物质形式有:光波波长、精密量块、线纹尺、各种圆分度盘等。5、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量原理,在实施测量过程中对测量原理的运用及其实际操作。广义地说,测量方法可以理解为测量原理、测量器具(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环境和操作者)的总和。在实施测量过程中,应该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如材料硬度、外形尺寸、生产批量、制造精度、测量目的等)和被测参数的定义来拟定测量方案、选择测量器具和规定测量

6、条件,合理地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6、测量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不考虑测量精度而得到的测量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值的定义为:当某量能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由于测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总是不完善的,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对于每一个测量值都应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范围,说明其可信度。7、检测的一般步骤确定被检测项目:认真审阅被测件图纸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被测件的用途,熟悉各项技术要求,明确需要检测的项目。设计检测方案: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具体要求、结构特点、

7、批量大小、检测设备状况、检测环境及检测人员的能力等多种因素,设计一个能满足检测精度要求,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检测预案。选择检测器具: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具,设计、制作专用的检测器具和辅助工具,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检测前准备: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清洗标准器、被测件及辅助工具,对检测器具进行调整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采集数据:安装被测件,按照设计预案采集测量数据并规范地作好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填报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原始记录

8、中,并根据技术要求作出合格性的判定。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1、“米”的定义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其单位符号为“m”。“米”的定义于18世纪末始于法国,当时规定“米等于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19世纪“米”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又更新了米的定义,规定:“米”是在真空中在1/2997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