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27843
大小:55.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创新思维是体操中最美的一面,是科学进步的源泉,在初中数学这个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这个高难度动作上发挥得异常完美。本文结合实例,对此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61-1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
2、视。在以往基础学段数学教育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创新思维的基础不牢靠,能力不足,发展还很缓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那么在这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来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此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一、夯实"创新”坚实的基础夯实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有积极的尝试,才有创新萌芽的产生与成长,而创新意识来源很多,可以是与生俱来
3、的思维特质,也可以是后天激发的心理品质,可以来源于鼓励、刺激、比较等多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资源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同时,我们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创新的思维能力不等于光光有意识就足够的,还要有理解作为基础,作为创新思维的“滋长点”,所以说要夯实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知识点,在“知根知底”的基础上来创新,来发展,只有做好这两点,创新的思维才会“水到渠成”。比如在教学《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课题学习中,教师这样进行设计:(一)观察操作,初次建模(略);(二)设计交流,讨论策略(略);(三)反
4、思回顾,形成认知(略);(四)拓展应用,鼓励创新。【题目】提供下面四种长方形和正方形若干张供选择,要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有几种不同的方法:①长为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②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③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④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经历大量模型的研究,形成初步感知,通过展开图的讨论交流得出设计制作的策略,学生在尝试中不但知道了长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画,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通过初次尝试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制作过程,总结经验,发展教训,这样的过
5、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其实所有这些步骤都为后面的拓展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面对"创新设计”时,思维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有的直接运用长方体中棱长的规律来确定底面、画图设计,有的更“绝”:选择不同图形设计了完整的正方体,然后拿掉正方体上的不同的面就形成了符合题目要求的无盖长方体。正是由于学生充分的理解,这样的“转化”策略才自然而生,体现了思维的跳跃性和创造性。二、搭建“创新”腾飞的平台如果说意识和理解是创新的基础,那么想象力就是创新腾飞的平台,“想象力”的提升为创新思维插上翅膀,在想象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自觉加以实践和验
6、证的思维习惯,这些就成为创新思维产生的平台。比如在教学《整数和负数》时,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实例中正负数的观察、比较发现了正负数性质的相对,在此基础上,教师做了这样的引导:师:刚才我们发现海平面以上为正数,以下为负数,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大家对此有什么想说的?生:正数和负数意义相反。生: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师:你能不能举出一对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量呢?生2:我认为是负分,答错了应该得负分,他累积90分是因为有一个基础分。(争论继续,师引导小组讨论)想象力让这样的数学课堂与众不同,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的争论体现了思维的创新,最终学生的数学认知在
7、此创新思维的背景下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认识了0是个标准,正负数是相对标准而言的。这样的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想法很多很多。三、给足“创新”充足的空间除了以上所说的因素,给足学生“创新”的充足空间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这个空间既包括时间空间、内容的发展空间、想象的空间,也包括教者的宽容空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凡事多问几个还可以怎么做,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案,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也有着重大意义。在教学《莫比乌斯圈》后,在学生还在啧啧惊叹时,我问:生活中你见过这么神奇的例子吗?学生一时无言以对,我没有放弃给学生思维生长的空间,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固
8、有的答案,而是这样引导:这样神奇的东西可能不会产生于平庸中吧,希望大家用锐利的眼光去寻找和发现它的生活应用,你还可以自己对此进行设计,也许下一个神奇就源于你。下一节实践课我们还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