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16496
大小:278.9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阳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二政治试卷命题人:宁欣霞审核人:徐华胜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屮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川国方案”。对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认识止确的有①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②它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物质和思想资源③它产生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
2、屮④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明辨善恶,砥砺自我,大力弘扬屮华传统道德③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④凝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
3、义精神文明的需要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我国教育现状还存在很人的问题④发展教育事业是全党全国的屮心工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众多分叉的大路小路上,一些商家被“浮躁”挟裹,急功近利,缺乏静下心好好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把一件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时代卬记的精神②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里③工匠精神
4、是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的科学精神④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屮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017年5月14日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晚会中各种诗情画意的场景、浓郁的中国文化卬记,彰显了华夏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这表明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从基本派别来看,哲学史上存
5、在着两大阵营。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两大阵营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与“人是万物的尺度”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万物皆备于我”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3.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屮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天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
6、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A.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B.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C.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4.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徳塞罕坝建设人型机械林场。55年来,而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黃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
7、建设奇迹。2017年12月5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②正确发挥主现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建设者的真正价值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随着人类科技的口益发展,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造成“失业潮”;但也有人回应,人类每次科技革命都会消灭一些工作,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新的工作机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工智能将造成失业潮是必然趋势②人们对人工智能不可
8、能形成多个正确意识③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错误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不能用静止和保守偎化的思想看待人工智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屮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言理解正确的是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这里强调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主观的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