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

ID:34013312

大小:54.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_第1页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_第2页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_第3页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滑阀真空泵的振动控制衡惯性力是引起泵振动的主要激励源;对泵进行了动力分析和数值计算定量计算了泵运动部件的每一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以及作用于泵的振动力。滑阀杆产生的惯性力缺少定量的计算和平衡措施,因而不能有效地解决泵的振动问题。本文在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对泵进行动平衡以及优化配重的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设显然,配重所产生的惯性力沿坐标方向的分力必然按一次简谐曲线变化(设泵轴匀速转动),它不可能完全平衡滑阀杆的惯性力,为寻求加在平衡轮上的最佳配重,要求按一次简谐曲线变化的目标曲线来拟合所计算出的滑阀杆的惯性力曲线

2、。考虑两种拟合的方式,一种是基于计算岀的滑阀杆惯性力幅值曲线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简称为A法)另一种是基于计算出的滑阀杆惯性力X向、Y向的分力曲线,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这是一个非线性函数的曲线拟合问题,可应用逐次线性化的间接方法处理。本文采用高斯■牛顿■麦夸脱法3(G-N-M法),由于滑阀泵的结构形式不一样(如有立式、卧式之分),使得泵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能有较明显的不同,因此可选择振动较强的方向来考虑配重。同时给岀上述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结合现场情况,加配重后的测试结果来确定最佳的配重。以下简述

3、这两种拟合的方法。221幅值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取配重的幅值为A相位角为9(以质心G2对称位置为零相位角位置,逆时钟方向为正),则当曲柄转角为0寸,滑阀杆X方向的残余惯性力为滑阀杆Y方向的残余惯性力为是一个非线性函数的曲线拟合问题,按G-N-M法求解。2.3程序与计算上述方法已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程序用FORTRAN语言编写,已在微机上运行通过。对滑阀杆惯性力的计算与动平衡的流程如。表1给出一个算例的计算机输出的部分结果,本例中()计算所需参数按H・150泵的设计图纸计算或实测,轴转速j=540r/min,输

4、入转角范围为360。转角增量为10……表1中Fex和ey表示按照第一种方法(A法)拟合后的X方向和Y方向残余惯性力。Fy/与Fy/表示按照第二种方法(G-N-M法)拟合后分别获得的X方向与Y方向的残余惯性力。该算例中计算出的9或9均小于3。忽略不计(表中没有列出)。加总配重对轴心的质径积形式输出,表2给出滑阀杆惯性力的计算与动及按最大值相比的平衡force—结果。计算出的配重质量应对称配置,以不增加不平衡力矩。表4不同平衡措施下的泵考核点(进气口)的振动Tab4Vibrationdataatinletindi

5、fferent平衡前外部平衡内外部同时平衡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注:①铸铁基础,泵底座螺钉孔内插入未拧固的螺栓。②转速540r/min此外,由于泵的振动主要是一种整体振动5,因此,不能忽视支承和安装基础对泵振动的影响。充分视为一种噪声的干扰利影响,为正确获得等倾角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实验表明,本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试件、测试仪器与处理系统质量的优劣和实验技术与条件的正确与否;提高测量灵敏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数码照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合适的样本定标试件和训练样本数目。当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时,

6、在三维光弹性模型的切片中,初应力效应和由它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估计实际可能出现误差的大小和来源,实验选用了初应力较大的模型及其结果。本文促进了光弹性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三维光弹性切片应力分析的精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也为力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较高灵敏度的应力测试技术。本工作是初步的,深入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网络的条纹级数插值方法。实验力学,1997,12(3):421426)o(4):494497(InChinese)(唐晨,于万明,云大真。获得单纯等倾线的彩色颜色分割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7、,1999,39(4):494497)o大学出版社,19904结论对泵的运动系统进行动力分析和动平衡,特别是对滑阀杆在运动中所引起的惯性力的分析和平衡是有效解决泵振动问题的关键。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本文提出的滑阀泵动平衡以及优化配重方法是减少滑阀泵振动的有效方法,它易于实现并可以改进滑阀泵的设计。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措施,使滑阀泵的振动有明显的下降。Chinese)刘正士,李志远。滑阀真空泵振动机理的研究。机械强度,199719(1):1517)oVibraLionConLro订984(3):3135(In

8、Chinese)杨永泉。滑阀真空泵噪声与振动控制的研究。噪声与振动控制,1984(3):3135)。法汇编。第二分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