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

ID:33994260

大小:77.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_第1页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_第2页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_第3页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_第4页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23《核舟记》教学案(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学案教学目标:1、文言文知识与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背诵二到四段。2、学习过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把握“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明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收集我国民间艺人的故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弘扬屮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教学重点:实词含义的掌握。教学难点:说明顺序,描写手法的掌握。学法导引:本文是一篇实物说明文,内容简明充实

2、,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表现了核舟的“奇巧”,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把握“总述一一分述一一总述”的结构形式;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彖的描写与说明方式。并且通过研读课文,要学习作者对事物细致观察和进行丰富想像的良好习惯,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成语“鬼斧神工“导入。【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岀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出

3、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鏤,織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品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熟悉文章内容。(检查预习情况)(wang)、贻(yi)、轩敞(xuanchang)、薯蓬(ruopeng)、黍(shu)、穆(sdn)、髯(ran)>褶(zhe)>髻(ji)、篆(zhuan)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寸之(助词,的)木,为(雕刻)宫室、器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品)、人物,以至(连词,一

4、直到)鸟兽、木石,罔(无,没有)不因(顺着,就着)势象(雕刻)形,各具情态。尝(曾经)贻(赠)余核舟一,盖(原来是)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译文:明朝冇个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上叔远,他能够用H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四的形状,齐有齐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点评:本段为总说部分,概括王叔远在雕刻上的精湛技艺,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为“一大苏泛赤壁一”O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

5、数),高可(大约)二黍许(上卜-)。中轩(高起)敞者为(是)舱,箸篷覆之(代词,指船舱)。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代词,指窗),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楊(涂)Z。译文:核舟首尾长约八分多•点,大约有两厘米高,屮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薯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小窗,左边右边各冇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育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点评:本段说明核舟的体积和船舱的格局。其

6、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苏轼作品中的诗句,可见雕工的精细,又可见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高高的帽了)而多髯(胡须)者(的人)为(是)东坡,佛印居(在)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执(拿着)卷端(画幅的右端),左手抚(抚着)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画幅的左端),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现(露出)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略微侧转(身子)),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屮。佛印绝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卧右膝,讪(通“屈”,弯曲)

7、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一一珠可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译文:船头坐着二个人,中间戴看高高的帽了、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卬位丁•右边,黄鲁直位丁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幅书画长卷。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吊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点评:这一段介绍了船头部分。写了船头三个人一-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作者对人物的姿态和神情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除了细致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