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万解秋徐涛(苏州大学财经学院215006)内容提要: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关
2、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货币政策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货币供给存在着内生与外生两种看法,由此提出了不同的政策见解。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状况的变化,人们对这两种理论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我国,由于各种经济政策解决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问题的效果不佳,使货币内生性对货币政策的扰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讨论货币供给内生性对以稳定物价水平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通货紧缩的成因以及货币政策解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效果不对称的现象。一、货币的内生性问题及理论分野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之争。货币供给内生性(En
3、dogenousSupplyTheories)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并不是中央银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中诸多因素,如物价水平、利率以及实际产出水平决定的,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而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ExogenousSupplyTheories)则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物价水平、利率以及实际产出等因素,而不是相反。传统的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因为只有在货币外生的前提下,中央银行才可能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来干预或影响经济。而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如果货币供给的变
4、动能使货币需求量受到影响,那么,货币供给就是外生的;反之,货币供给就是内生的。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都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地推进了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米尔达尔(G.Myrdal)首先指出纸币本位下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变动具有双向作用,他认为金融机构群体的行为可以适应货币需求,即通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在基础货币量既定的前提下实现有效货币供给量的增减。格利和肖(Gurley&Shaw,1979)提出了与传统的货币供给强外生性理论相悖的观点,他们指出,内生性货币是由私人部门持有的、不能对其净资产作出贡献的货币项目组
5、成;外生性货币是由私人部门持有的、能对其净资产作出贡献的货币项目组成。托宾(J.To2bin)在5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6一文中提出了新观点,他强调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具有类同性特点,金融资产之间具有直接的替代性,广义货币有着较大伸缩余地,能适应货币需求的变化。温特劳布(Weintraub,Sidney)和卡尔多(Kaldor,Nicholas,1982)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货币供给内生性402001年第3期理论。前者根据物价)工资理论阐述了在政府压力下,中央银行被迫增加货币供给的过程;后者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说明了中央
6、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量。莫尔(B.J.Moore)将货币分为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政府货币(某些可流通的政府债券、由财政部发行的硬币等)和信用货币,认为在这三种货币中,信用货币有较强的内生性,而且由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受制于商业银行及公众的行为,中央银行事实上无法绝对地控制基础货币。另外,货币乘数也受制于货币需求,因此,不仅广义货币,而且基础货币都是内生的。他进一步指出,中央银行根据过去经验确定经济参数,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利率以实现经济目标的政策是无法成功的。货币供给内生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看法,虽然
7、其中有许多偏激之处(如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等),但它为解决特定条件下的经济难题辟出了一条蹊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利用货币政策成功地治理了90年代前期的通货膨胀。但90年代后半期,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倾向,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公众预期看淡。为了刺激经济,我国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过去治理通货膨胀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却无法解决通货紧缩的难题,被迫使用强烈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此,本文将在对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作出区分的框架下,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二、货币
8、内生性的分析前提与理论模型为了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对当前货币政策的影响,须作出以下基本的假设:第一,货币当局的¹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进而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和调整利率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º第二,公众根据预期收入及支出来决定本期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