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36411
大小:1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ttp://www.itedu.org.cn理论探讨编者按:这是一篇来自教学一线的理论性文章。其可贵之处在于,当大家都在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时,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思考,给出了一种审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发展趋势的崭新视角,并且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他们这种对课程和学科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态度值得我们集体共勉。更可贵的是,作者诚恳地邀请读者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进行研讨、争鸣,希望它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更多教师共同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王继华吴向东一、背景让未成年
2、人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并在网络文化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张茂聪,王培峰,当前,网络、游戏、动画、音乐、视频短片和手2007)。因此,我们认为儿童数字文化的研究,需要在机通信等已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传儿童“用文化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创设儿童播力和影响力极强的数字文化(即信息文化)。浸润数字文化课程就成了这种探索的必需。其中的儿童成了数字文化的原住民,相伴而来的是各关于儿童数字文化课程,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种新问题、新矛盾,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垃圾文化及其团队提出了文化内化的观点,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等,引起了学校、
3、家长和社会的忧虑(曾的影响。文化内化观(李艺,殷雅竹,2001)认为:燕波,2007),而数字文化对儿童的正面影响却远未“通过足够时间的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对信息环得到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儿童数字文化境的接触,获得对信息环境中社会、伦理、文化的一的发展滞后,学校和社会缺乏对此的正面引导;二是般性了解和认识,个人的信息运动成为自然而然的需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最常采用的约束性与封闭性的道求,信息技术文化内化为个人的自然意识。”这一观点德教化方式,因与自由、开放的数字文化格格不入而对当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有指导意义的,但它对儿童难有成效(张茂聪,王培
4、峰,2007);三是中小学没这个群体的信息技术文化及需内化的文化到底是什么能把儿童看成数字文化的创造主体——儿童只是接受样的等问题,还缺乏调查研究和系统的阐述(朱彩兰,社会流行的数字文化,而不是去创造新的、属于他们李艺,2005)。目前,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儿童自己的数字文化。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生活和学习中的无痕融入,文化内化的过程已经越来新型国家的国策,培养儿童的数字文化创新能力,还越模糊,这种主要通过技术学习去实现信息技术文化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加适应未来的数字文化生活,因或数字文化内化的方式,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变。而我们提出了儿童数字
5、文化创作课程的设想。怎样改变?对比2007年发布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第二版和1998年发布的第一版,不难二、观念看出,第一版强调技术的学习和技术工具的使用,而关于儿童数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网第二版第一条就指出,“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建络生活,特别是网络沉迷、游戏成瘾等问题的讨论上,构知识,利用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和方法”。该标准但这些研究主要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对儿童的心智还在利用数字媒体和环境进行交流与合作,利用数字模式还缺乏深入研究。有学者精辟地指出:我们成年化工具收集、评价和使用信息,运用批判性思维研人不是要改变网络,也不是要改
6、变未成年人的心灵(心究、解决问题并生成重要决定,理解与技术相关的人理),而是要为他们创建一种用网络表现生活的方式,性、文化和社会问题,对技术概念、系统和操作的全212010.01http://www.itedu.org.cn理论探讨面理解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年“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总结大可以作为现阶段数字素养的内涵来看待;另一方面也会上引起关注的《KidPix儿童数字作品创作课程》反映出将数字技术融入学生生活的要求,折射出了对等。在《KidPix儿童数字作品创作课程》中,教师新型儿童数字文化的培育愿望。引导学生利用简
7、单而又互动性强的儿童绘画和动画制为什么第二版标准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因为当作软件KidPix,设计了许多动画性质的四格动漫作今的技术,已经简单到谁都可以拿起来就直接使用的品⋯⋯在诸多类似的探索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地步。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使得技术的操作越来程要“超越工具”(王继华,2005)和借助Web2.0向越简单化,并已如空气般消融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新型网络文化的教学转变(王继华,2009)等观点,一般社会生活的基础。那种认为没有系统学习技术就并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提出了新的架构。我们期望,不可能产生数字文化创作活动的假设,在技术消融的所设计
8、的数字文化课程能够激发儿童创作出反映他们时代将日益瓦解。我们需要的只是采取一定的策略和自己思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