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13417
大小:290.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2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35力的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教案项目内容课题§3.5力的分解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4.知道合力和(两等大)分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过程与方法5.在过程中观察合力与分力关系,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6.体会力的分解合成在实际应用的的好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学习和领会“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1.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
2、作用效果2.知道合力与分力间的某些关系,求未知。教学准备课型课时1课时安排导入:师:上节课的学习屮,我们了解到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可以用一个力来等效替换某儿个力,这个过叫做力的合成。那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用儿个力來等效替换某一个力呢?这个过程就叫做力的分解。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师:如何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呢?生:从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分力与合力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是以两个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刈•角线,而力的分解则是以一个已知的力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教学过程师:不错!由此可以看到:力的
3、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求一个己知力的分力就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那大家看看黑板,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力,那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两个分力呢?师:好多学生犹豫了,为什么呢?相信不少同学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没有特殊限制,那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下图: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会作平行四边形,注意学生作图的顺序。从上图可以看出,力F可以分成F】、仏,也可以分成f、F4,还可以分成Fs、Fe,还可以……,也就是说可以用来等效替换F的分力有无数对。二、将一个已知力力分解的几种情况:1、和方向2、已知
4、其中一个分力Fi的大小已知两个分力方向。/3、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I/结论:1、当
5、冋+坊时有两组解。2、当f^f2=f时有唯一的一组解。3、当
6、耳+耳
7、yF时无解。4、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论:1、当已知大小的分力>F8S0时,有两组解。2、当已知大小的分力二F8S&时有唯一的一组解。3当已知大小的分力8、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师: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两个力Fl、F2产生,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产生的。那Fl、F2与拉力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生:一种等效关系,可以进行等效替换。师: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往前拉主上提【牢记】: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彳可力的分解.;II2、如图: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杯面上,试讣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F行分解。V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五分钟后,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不作评论,只记下结果。带领学生观察视频文件。师:通过刚才的讨9、论观察,我们了解到: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另一入就是使物体与斜面Z间发星挤压。那我们将、/师:分析可以看到,上桥时,分力G1阻碍车辆前进,车辆下桥时,分力G1使车辆运动加快。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来减小桥面的坡度。【牢记】:分解后,用G:和@来等效替换G,则G不存在了;1、G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2、G:使物体下滑,所以G又叫做下滑力。可见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力。3、一个力是否是真实的力,看能否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疑问:1、力的分解是不是一定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牢记不是,根据解题的需要10、来分解,一般情况下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2、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么难判断,该怎么办?【牢记】:我们可以综合物体受力分析结果来判断其中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如上例中判断重力的实际作用效果。A、受力分析。1、非接触力:重力G;2、接触力:物体与斜面和挡板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没有摩擦力;根据牛顿定律,物体静止所受的合外力是0,所以物体与斜囱和挡板间必有挤压力,B、实际作用效果分析:如果没有重力,物体会与斜面
8、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师: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两个力Fl、F2产生,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产生的。那Fl、F2与拉力F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生:一种等效关系,可以进行等效替换。师: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往前拉主上提【牢记】: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彳可力的分解.;II2、如图: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杯面上,试讣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F行分解。V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五分钟后,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不作评论,只记下结果。带领学生观察视频文件。师:通过刚才的讨
9、论观察,我们了解到: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另一入就是使物体与斜面Z间发星挤压。那我们将、/师:分析可以看到,上桥时,分力G1阻碍车辆前进,车辆下桥时,分力G1使车辆运动加快。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来减小桥面的坡度。【牢记】:分解后,用G:和@来等效替换G,则G不存在了;1、G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2、G:使物体下滑,所以G又叫做下滑力。可见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力。3、一个力是否是真实的力,看能否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疑问:1、力的分解是不是一定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牢记不是,根据解题的需要
10、来分解,一般情况下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2、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么难判断,该怎么办?【牢记】:我们可以综合物体受力分析结果来判断其中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如上例中判断重力的实际作用效果。A、受力分析。1、非接触力:重力G;2、接触力:物体与斜面和挡板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没有摩擦力;根据牛顿定律,物体静止所受的合外力是0,所以物体与斜囱和挡板间必有挤压力,B、实际作用效果分析:如果没有重力,物体会与斜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