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

ID:33902189

大小:47.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_第1页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_第2页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_第3页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_第4页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0203-ittc-微粒体创新研究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微粒体创新研究专场方案自从著名科学家和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JamesRothman,RandySchekman和ThomasSüdhof发现细胞囊泡状信息分子在细胞通讯中的重要机制以来,这种纳米大小的微小囊泡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这种带有分泌细胞特有遗传信息的囊泡称为微粒体(Exosome)或者外泌小体,它包裹着特定的蛋白质,核酸,脂类蛋白,微小RNA等生物信号分子并在体液中或细胞培养液中广泛存在,它主动地将细胞讯号传递到其他细胞,并影响受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微粒体与生物的进化,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微粒体调节

2、系统又被称为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后又一个独特的机体调节系统,它通过精准的编码在机体细胞间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再生和凋亡,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免疫细胞的调节等密切相关。目前发现,微粒体的变化以及其携带的编码基因的变化在肿瘤,免疫性疾病,器官纤维化,炎症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检测微粒体分子信号从而可以有效地监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微粒体携带的生物标记物的研发已经在多学科的通力攻关下,开始应用于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分子学诊断,同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重大疾病的分子学诊断中也蓬勃开展起来,因此,以微粒体科技为基础的生

3、物标记物研发被誉为下一个十年20项改变世界的新科技之一。以微粒体为基础的无创诊断方法为分子诊断的深入发展和产业化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机会。据多家国际著名财经刊物(TheWallStreetJournalandMarketWatch)报道,微粒体诊断标记物产品市场将成为下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美国QIAGEN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成功融资7500万美元用于微粒体肿瘤标记物的研发,微粒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率先吹起了微粒体分子诊断产品市场的号角。在过去的数年中,美欧科学家深入发现微粒体具有其来源细胞的生物源性和对靶细胞专一的靶向性,通过基因修饰而装载的治疗分子可以通过微粒体的投

4、递更加有效的进入到病变组织和细胞,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微粒体这种“诊断和治疗二合一”的特性,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以及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治疗中,微粒体也必将因此而成为个体化医疗的有力武器。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转变,社会市场对分子诊断以及个体化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分子诊断技术及相关产品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我国的分子诊断产业和药物靶向治疗产业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和完全的知识产权还比较匮乏,生物医学高科技的市场化还很不成熟,产品非常单一化,与发达国家的科技转化能力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为推动微粒体科技在生命科学和健康医学的广泛

5、应用,搭建面向生物科技和医疗前沿的交流对接平台和创新合作平台,本专场将邀请众多国内外科学家一同探讨微粒体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借此希望这一技术的使用能够为未来重大疾病比如肿瘤,免疫性疾病,纤维化疾病,心血管疾病,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等带来检测,治疗和疫苗制备等防治的新方法,带来全国丰富的创新资源与国际创新合作的新方向与合作机会。美国华人科学家周宇博士是微粒体沉降萃取法的专利发明人,他独创性地发现了一种能快速而准确从微量血液(少于100微升)中提取微粒体的方法。他利用微粒体技术筛选出肝纤维化和坏死性炎性肠病的特异血清诊断标记物,同时,他采用干细胞来源的微粒体作为非细胞治疗方案均获得NIHR

6、O1资助。专场将首先邀请他介绍国外微粒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微粒体科技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专场时间:2015年4月22日专场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专场承办: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友谊医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内森怀德儿童医院专场支持: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ITTN)专题:专题一:国际微粒体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本专题将邀请微粒体调节机制的研究者,微粒体技术发明人等专家学者共同阐述微粒体技术理论解读,目前各国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及其转化。拟邀请范围: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JamesE.Rothman(备选嘉宾:FrancisS.Collins,M.D.,Ph.D.DirectoroftheNation

7、alInstitutesofHealth(NIH),USAStephenGould,ASEMVPresidentandprofessoratJohnsHopkins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USAJamesEdwardRothman,theWallaceProfessoroftheatYaleUniversity,DirectorandfounderoftheNanobiologyInstituteatYale,U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