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

ID:33890814

大小:61.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_第1页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_第2页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_第3页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_第4页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受损血管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展。【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68-02我科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泵入致静脉炎发生共44例,经过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

2、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35❷91岁,均为外周静脉推注或泵入胺碘酮注射液引起的静脉炎。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除胺碘酮外可引起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的药物•其中房性心律失常34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0例。给药途径:所有病人均直接经外周静脉途径给药。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给药时间>4h者局部静脉炎发生率达92%。其中I级静脉炎22例,II级19例,III级3例。1.2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科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应用后致静脉炎44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从使用的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炎的原

3、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3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1.4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原因分析2.1药物因素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2],从而引起静脉炎。临床上常用的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低,呈酸性,若配伍后偏离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或加速

4、分解[3],引起静脉炎。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值为2.5-4.0)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经排除药物浓度及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后,单纯为药物自身因素导致静脉炎的有1例。2.2给药浓度及持续时间不当胺碘酮注射液的输注浓度与静脉炎形成有关。我科临床常用胺碘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浓度分2组:一组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uiL加入胺碘酮300mg(即6mg/mL),另一组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mL加入胺碘酮600mg(即12mg/mL)o经观察对比输注浓度高的一组病人比输注浓度低的一组病人容易引起静脉炎

5、。据文献报道:静脉输注胺碘酮浓度>3g/L时,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另外胺碘酮的输注时间也与静脉炎的形成有关;如静脉输注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其浓度不超过2g/L,也可引起静脉炎[4].高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泵入的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呈正态分布关系,2小时之内几乎无静脉炎发生,泵入20-30小时,静脉炎发生率最高,47小时后继续泵入胺碘酮静脉炎发生率未见增加[5]。本组病人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超过48h而引起II级静脉炎7例,占本组病人15%;连续输入时间达72h者引起III级静脉炎2例,占6%。2.3机体自身因素解剖位置;肘窝、手腕等关节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指

6、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导致损伤血管、神经[6];血管本身:因经常采血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7];而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其发生渗出[8]。本组44例患者中排除其他因素由机体自身因素造成静脉炎发生的共有8例,其中发生于上肢肘窝手腕处的有3例,发生于下肢的有3例,发生于手背处的有2例,而这8例病人均为老年患者且住院时间长。2.4护理因素1)输液时选

7、择静脉不当:输液选择末梢循环较差或管径较细的上肢静脉以及偏瘫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均易引起静脉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也易形成静脉炎;胺碘酮与其他药液同时使用一根血管输入时也可产生静脉炎。2)穿刺技术原因:护士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在看到回血时以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液时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引起静脉炎;拔针时若按压不当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未按压静脉穿刺点时可造成药物外渗可引起静脉炎。3)护士巡视不及时,处理不当:护士未及时发现穿刺部位的变化;未能及时听取患者主诉,对穿刺部位的异常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