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ID:33875072

大小:65.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张宇辉I牛师东2(*山西省水利职工大学2L1J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文摘: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主要的几大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矢键词:中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发展1沟渝治黄理论与“天下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思想黄河流域穿行于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西汉时,《贾让三策》的中策提出的“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的治黄主张,是最早出现的沟涮治黄论。宋金以来,黄河决溢和频繁改道,单纯依靠堤防和“增卑培薄”笊治黄方法,渐为人们所怀疑,自元末宋濂《治河议》佢沟;血之论始,到明代,沟;血论盛极一时,周用

2、徐贞明徐光启等许多著名的治水专家和农学家,均主张沟;血治黄。即引洪灌,从河道的谷口开渠引水,分冰分沙,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和泥沙下泄淤积河道。从根治黄河,特别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看,以面上的治理为重点的沟池1论,要比专以整治堤防为重点的'束水攻沙”论,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周用提圧“使天下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的思想后,使得原来的沟湎治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负责治黄工作的卮用,在他上奏皇帝的《理河事宜疏》中专谈治河与星田两者的尖系,认为治河与垦田同为笑系国计民生之大事,而且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孤立地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都将不会

3、成功。他说:“治河垦田事实相因,水不治则田不可治,田治则水当益治,拿相表里。若欲为之,莫如所谓沟漁者尔”。他强调沦渝治河的必要,“夫天下之水,莫大于河。天下有沟;血,天下皆容水之地,黄河何所不容?天下皆修沟,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水无不治,则荒田何所不垦〕并且指出,这样作的好处是“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大患”。周用的这一把治河治田备旱涝合而为一,把水分散,由群众治理的思想已由黄河下游对干流的治理,扩大到对全流母面上的治理,由治理堤防转向治田,由单纯治水发展到结合农业生产,将洪水消灭于农田和沟池之中,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先进的思想。清人胡定继周用徐

4、光启之后,提出了“汰沙澄源”的治黄方针。他认为黄河泥沙是山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造成,主张衽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打坝拦泥,淤地种田,借以减少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达到使河水变清和根治黄河的目的,这是在治黄问题上的一个极为有意义的倡导,是周用徐光启等人“治田即治河”思想的新发展。2“治水先治源”理论明万历年间,水利学家徐贞明在其《西北水利议》一书中尖于治水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即“治水先治源”。主张在治理经常泛滥成灾的河流时,首先从它的发源地治理起,然后再依次到中游和下游。徐贞明所说的“治水先治源”,实际上就是首先治理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

5、山区。徐贞明在《西北水利议》中说:“(古代)河之无患,沟曲其本也”,“师其意不泥其迹,疏为沟桧,引纳支流,使霖潦不致泛滥于诸川,则并河居民,得水利成田,而河流渐杀,河患可弭矣”,他的指导思想是:Z'聚之则害,而散之则利;弃之则害,而用之则利”。他认为,人类对地面的水源不加以利用,听其自流,便会汇聚为泛滥成灾的洪水;反之,如果能积极发展农□□水利,将水散播于田野沟湎之间,则不会有洪水发生,从而变水害为水利。为此,他认为治水的尖键,是要使天地间的水散而不聚。在治河时,如何使原来为害的洪水散而不聚呢?在河流的哪一部分采取'散水”的措施最为合适呢?他主张:“水利之法

6、,当先于水之源”,即应从河流的源头开始实行散水,即“源则流微而易御,田渐成则水渐杀,水无汛溢之虞,田无冲激之患】由此可见,徐贞明主张“治水先治源”的原因,是•95•第4期(总第134期)2000年11月张宇辉: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因为上游水势轻弱,便于控制和利用。散水的办法则是自上而下,将两岸土地依次改造成水田,经过逖样层层阻水散水,河流的水势必然被削弱,水患也会因之消除。他还以桑干河为例,批评以往只注意在下游芦沟桥一带筑堤堵防,不如花了多少冤枉钱。而今又在中游实行河滨造田,恐怕也难保不被大水淹没。他认为:“若督责有人,多方招募,使桑乾上游,皆引

7、成田,则岂惟保安之田,恃以无患而怀来以下,水患亦杀矣「徐贞明同周用所主张的治水方略都是从垦田和治理沟汕I开始,而徐贞明还进一步提出通过治理黄河中上游主要支流,特别是治理各支流的上游达到根治黄河的思想,即“治水先治源”的理论。把治水、垦田水土保持三项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徐光启在《旱田用水疏》中,用扩大旱地灌溉面积来代替徐贞明单纯强调修造水田的办法,使“治水先治源”的理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而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治水先治源”即现代人从“治本入手”这一理论的内涵。3森林抑流固沙理论森林具有

8、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之功效,是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