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57587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中共沧州市委点击量:466 2011-03-0208:53:56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两年来,沧州市委站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中央“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省委《关于贯彻〈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有关精神,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充
2、分发挥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沧州沿海强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一)政策支持。《党校工作条例》颁布以后,特别是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后,沧州市委高度重视,专门听取了市委党校情况汇报,及时召开了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并研究制定了《中共沧州市委关于贯彻〈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对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班次设置、师资培训、经
3、费保障、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可操作性,推进了党校建设发展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指导。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党政领导定期到党校调研制度,两年来,市委有关领导,多次到市委党校调研指导工作,并结合市委党校实际,提出了校园建设、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具体意见。市委的总体要求是:以“花园式”党校为目标,加强校园规划建设,打造优良的培训环境;以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干部为重点,围绕加快沿海强市建设需要,构建具有沧州特色的党校教育模式;以“创建省内一流市级党校”
4、为方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 (三)深化改革。根据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和《改革纲要》有关精神,适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市级基层党校的工作性质和培训特点,沧州市委明确提出了党校教育的改革方向。在班次设置上,由按级别设置为主向按类别设置为主转变,由一般性轮训为主向专题培训为主转变,坚持中长期学制与短期学制相结合,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在培训理念上,按照“贴近市委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的“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
5、对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需求,突出能力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发执行力、判断形势、科学创新、应急管理、依法行政等培训项目;在不断完善基本理论培训课程的同时,积极更新现代知识培训课程,开发特色课程,创新培训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从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转向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为主,创新培训方法,不断增强党校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依托市委党校现有条件和优势,突出特色,合理规划,创建“花园式”党校 (一)调研谋划,确定思路。为切实加强市委党校的硬件建设,进一步改善培训环境,沧州市委认真调研,积极谋划,通
6、过学习考察、比较分析,确定了思路。占地220多亩的校园面积,是沧州市委党校独有的发展优势。与省内其他兄弟地市党校比较,沧州市委党校虽然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群,但现有建筑错落有致,规划建设基本合理,后期规划建设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占地面积大,而且校园南半部均为空地,这一优势是全省同级党校少有的。因此,综合考虑市委党校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在市规划和园林部门的参谋建议下,我们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明确提出了创建“花园式”党校的思路。 (二)着手落实,分步实施。两年来,围绕“花园式”党校建设目标,为打造文明整洁、环境
7、优美、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我们积极开展了“生态文明校园”主题创建活动。一是对办公楼、学员读书楼、图书楼等主要建筑外观进行了全部装修改造,翻新了校园围墙,彻底整修了路面。同时,设计建设小花园三个、成片树林五处,使校园内树木成林,绿草成方,处处鸟语花香,满目绿红如绣,进一步美化了校园。二是投建专家公寓楼两栋,完成了生活区规划建设,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环境;完成了读书楼续建工程,增加学员住宿准标间52个,提高了办班接待能力。三是利用校园南部闲置空地,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366亩的“半亩塘”水景园区。开挖人工湖两个
8、,堆建假山三座,并在周边规划建成桃树园、李子园、冬枣园、石榴园、核桃园,种植灌木花草若干,使校园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成为市委党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花园式”党校建设如期实现,沧州市委党校因此被省建设厅评为“园林式”单位。省委党校领导来沧州调研时,也充分肯定了我们的这一做法。 三、以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干部为目标,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培训形式,扩大培训规模,服务沧州沿海强市建设发展 (一)“走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