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ID:33839492

大小:1.54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1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1页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2页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3页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4页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 本题切入点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的“秩宗”“卜、巫、史”“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神权的掌握者”“国家的重要执政官”等信息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神权与

2、王权相结合的特点。答案 C2.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 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答案 A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

3、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王位继承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 本题易错选C或D,出错的原因是将“封建”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材料提到了“周天子”,据此可以判断答案为A。答案 A4.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解析 本题属于因

4、果型选择题。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两项均与周初分封制的内容不相符合。只有C项“巩固周王朝统治”是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答案。答案 C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解析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天子为小宗

5、,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答案 B6.关于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烧纸祭祖 图二 种树祭祖 图三 网上祭祖A.形式不同含义不同B.均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和古代宗法制度有关C.均是封建迷信,应否定D.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利于政治建设的现代化答案 B7.下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  )。A.宗法制下等级森严B.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6、点。图片信息“这么单调,为什么这么单调”体现了宗法制下森严的等级秩序。图文并没有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更没有反映出分封制走向崩溃及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的信息,故排除B、C、D三项。答案 A8.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解析由“得免于战国”“自以为更生”等关键词可知,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使人民有了

7、安定的生活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答案D9.《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②“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③避讳是指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开或换用某些字词的方法改变原来正常的称谓④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避讳,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善,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

8、,否则就会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政月”改为“正月”是为避讳,并非秦始皇意气用事。从材料可知,春秋(不是封建社会)当时已有避讳,故避讳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所以①④错误。答案C10.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