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

ID:33835177

大小:60.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_第1页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_第2页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_第3页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_第4页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数课堂上相得益彰【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弘扬,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这一活动平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虚心地当好学生的忠实听众,巧妙地处理疑难问题,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确立学生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关键词】探究交流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2、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两种理念,同样闪耀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光芒,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互相渗透与结合,共同服务于课堂教学。一给自主空间,激探究热情1・放飞想象、自主探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想象的平台,利用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想象练说。女口:我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此时你站在桂花树下,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

3、,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探究。学生品味文本,身入其境,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有的说:“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轻轻地抚摸着我。”有的说:“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顿时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孩子想得入情入境,既天真又合理。2.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选择的余地,学生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发挥,教师强制的成分越少,学生体验自由的情感也就越多,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4、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畅谈自己的收获。生1:循环小数宛如一曲反复的歌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2:我觉得循环小数的简记方法很神奇,小数部分头上的小圆点最神奇了,好像孙悟空头上的毫毛,拔下来立刻变成无数个数字!顿时笑声和掌声同时响起。我惊叹同学们有如此精彩的体会,于是我灵机一动,以一首激情的《西游记》主题曲《猴哥》结束了这堂课。二赏创意问题,激探究豪情1.特殊问题、欣赏静听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情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在课堂教学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我们是无法全部预

5、设到的。当学生质疑时,教师不妨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寻找价值,有时会迎来不曾预想的精彩。《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童趣盎然。教学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特殊问题:“为什么总是在猴子种的果树成活的时候,就有鸟儿飞来跟它说这种果树结果子慢呢?怎么这么巧呢?”我一愣,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向她解释这种现象。这时,其他学生也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教学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呢?我无意之中把这个问题又抛回去:“是啊,怎么会这么巧呢?”一个学生说:“猴子急着吃果子,种树很认真,果树一种下去就能活。所以当鸟儿来时,果树总是活着的。”学生大多露出了赞同的表情。我又追问一句:“猴子辛辛苦苦种活了果树

6、,可又因为别人一句话,就拔了果树,你怎么看待它这种行为?”学生纷纷举手:“它太没有耐心了。”“它太没有主见了。”“它只想到早点儿吃果子,一点儿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少学生听了不由得点头称是!文本要表达的主题终于被超越了。2.科学赏评、激活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评价艺术,评价时应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激起学生自主探知、发现规律,提高创新意识的情感波澜。我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有一名学生问我说:“以前学的计算题有验算方法,那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没有验算方法呢?”这一问可把我愣住了,是啊,教了二十几年书,从来没有

7、学生提过这个问题。沉默片刻后,我当机立断地说:“你提的问题真好,太有价值了!目前,教科书和参考书中还没介绍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验算方法,同学们,有谁能帮他以及全国的小朋友解决这一伟大的问题吗?”把课堂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科学赏评,而后推向课后,让学生拓展研究。两天后,一位叫林文菲的女生兴高采烈地拿着草稿来找我,激动地说:“老师,我找到验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啦!”还举了例子: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18*6=3,18=9=2,这里的两个商(3和2)是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就可以验算出最小公倍数是否正确。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我立即发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