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

ID:33808348

大小:1.4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_第1页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_第2页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_第3页
资源描述:

《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广角辛亥以来“孙黄”历史地位的变迁黄兴是一位大写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先驱,章太炎曾以“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予以高度评价。黄兴生前不争权力,不争名位,但后人却有必要还他一个公道。□金竹山【黄兴历史地位为何被贬低】孙文与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最重要的领袖人黄兴的历史地位之所以被人为地贬低,主要物,不论当时的革命党人,还是后来的历史学缘于“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与孙文、陈其美之者,往往将孙、黄并称,承认他们为领导辛亥革间那场激烈的争论。命的“双元领袖”。所谓“孙氏理想,黄氏实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行”,说明他们

2、是一种互补关系。然而,1927年被袁世凯指使的刺客暗杀于上海,在如何应对宋南京政府开张后,“孙黄并称”被“孙陈(其案的问题上,黄兴与孙文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美)并称”所取代,到后来黄兴逐渐淡出历史舞黄兴主张按照法律程序解决,认为“(国民党台,这种演变过程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其内幕的)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现在已少有人知。孙文则认为,“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山的思想很宝贵,但认真读他的这些带有哲学意刘:毛泽东自然不像袁世凯,但“文化大革味的书,总觉得他还是缺乏深邃、系统的哲学思命”中,全党全民天天在念最高指示,就像念圣

3、考——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伟大先驱者什么旨,那么多年他倒心安理得。那时宪法、党纲、都懂,在什么领域里都是专家。党章都不如他一句话重要。如果孙中山在世,绝李:孙中山这方面的思想的确不成系统,我对不允许这样做。他真诚地多次谴责和批判帝王们也不必太重视。应当注意的还是体现在他身上思想,一点也不含糊。他说,凡革命的人如果存的、别的风云人物少有的近代思想、近代眼光和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得亡国。他说革命之近代精神。初,赞成革命的十人中六七个人有帝王思想,这刘:我们在谈论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这点看得很准,他毕竟了解中国农民。他说南方的三位政治强人

4、时,总觉得他们缺少一点孙中山的陈炯明、北方的曹锟、广西的陆荣廷兵权大了就近代思想和近代精神,那就是抛不掉对个人专制想当皇帝。在中国,有了兵权和实权之后而不想的兴趣,而孙中山全然没有。当皇帝,甚至完全拒绝帝王思想和帝王作风,真李:尽管孙中山有时也很“霸道”,也要求是非常宝贵,这是孙中山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种伟独裁,例如二次革命重新组党,要求成员必须按大的精神性格。手印绝对服从他才行(他的革命老伙伴黄兴因而李:这也说明中国要走进“近代—现代”社拒绝参加),以及在军政府时期的一些表现等会,在各个方面都极其艰难,民主政治在中国等,但这些都是我上面讲的

5、属于他的策略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1949年以后各级“土皇帝”便并不代表他的基本思想(近代民主观念),必须太多了。特别是一段时期强调所谓“一元化领分清楚才好了解。袁世凯就不同,他根本没有民导”,集大权于各级第一把手,简直太可怕了。主思想、民主观念,当了实际皇帝(大总统)还因此,如何有秩序地通过法律和制度实现分权,不过瘾,硬要那个“贵为天子”的名分,可见传如政企分家等,便是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民主统意识在中国人脑子里是怎样的根深蒂固。我还通道。所以我一直强调民主要有实际的步骤、程记得上初中时,一个很优秀的同班同学和我很要序和转换性的创造,只

6、有这样,才可能把制造各好,悄悄对我说他想当皇帝。后来他搞成了一支种“土皇帝”、“大皇帝”的传统道路和习惯逐渐小队伍,当了几天“土八路”就垮台了。改掉。0文化广角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主张不计成败与重申以往对黄兴的种种不满,最后表示要一人包袁世凯一决雌雄。他说:“不战,必然要被消办“革命”的决心。灭;战,成败未可知。与其不战而被消灭,不如黄兴见一时难以说服孙文,便不再与他争论战败而发扬我们的革命精神。”下去。6月2日,黄兴复函孙文,对其作最后之忠但后因种种原因,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告。6月3日,孙文复函表示:“然弟终以为欲建命”迅速

7、失败,党内高级干部大部分亡命日本,设一完善民国,非有弟之志,非行弟之法不可。少部分亡命南洋及欧美各地。孙文在总结事件败兄所见既异,不肯附从,以再图第三次之革命,因时,主要强调革命党人的主观因素:一是不服则弟甚望兄能静养两年,俾弟一试吾法。”从,二是不统一,尤其是“不肯服从一个领袖的黄兴是同盟会内具有崇高威望的三军主帅,命令”,并由此着重追究黄兴个人的错误和责任。如今受到严厉指责,同盟会的大多数军事骨干,据说,当黄兴流亡到东京,第一次前去见孙文即所谓黄派军人,如李烈钧、陈炯明、柏文蔚、时,即遭到孙文的痛骂。黄兴虽“温温自克,不熊克武等深为其

8、抱不平,“皆愿以黄克强的进退一校”,但此后二人关系无可奈何地出现了裂痕。为进退”。拥护黄兴的一派人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在关于今后的行动方针上,孙文乐观地认党,后由别有怀抱的李根源发起成立了奉黄兴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