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02041
大小:108.8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3-01
《爱心伴孩子成长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讲《弟子规》让人开心让孩子有羞耻心做事的“动机”决定成败人际交往的四种状态教给孩子正确判断力什么是真正的考试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是进步为何有人聪明有人笨细微观察孩子的心境《礼记》四种教学原则预防法 像刚刚马老师讲到的,昨天晚上我感受到的,是有一首歌一直在我耳边回荡,一直到今天早上,这个歌声还一直在耳边响起来,就是那首「儿行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段歌词不断的在我脑海里重现:「千里的路还一步没走,就看见眼泪在母亲的眼里」。感受到果然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真是这样的。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些好的教育态度,好的教育方式都已经呈现给了我们。所以在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也在想
2、,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方法。仔细一想,我们会发现在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这些都有。昨天我们有提到教育的目标。(从这里看出来我平时做事太少,连一个笔盖都打不开,这也是在给我考试。) 我常常会问同学:什么是考试?我想这个名词,对我们的校长和老师是最熟悉不过的。我也想请问我们各位长辈、各位老师:什么是考试?当时我就跟小朋友讲:在试卷上作答是一种考试,这种考试得到的是分数。但事实上真正的考试,是在生活的每个当下,比如说刚刚这个笔盖打不开了,这就是给我的考试,接着这个笔又没有墨水,也是给我的考试。它在考我当这个笔打不开的时候,发现字
3、写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我会不会很慌张,会不会全身发抖?所以在每个当下,我们的心境就是最好的答卷。我们刚刚讲到教育的目标,是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昨天跟各位长辈沟通,幸福到底在哪里?其实幸福只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心境有没有感恩?有没有充满爱?在教育过程当中,感受到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弟子规》让人开心 当时有个中学生学《弟子规》,他就问老师:《弟子规》到底教什么?我们老师就告诉他,《弟子规》学了以后能让你笑出来,因为你们现在都笑不出来。为什么笑不出来?在家里不孝顺父母,每天跟父母冲突,你能笑得出来吗?在学校不恭敬老师,惹老师生气;跟同学打架,每天制造矛
4、盾,你笑得出来吗?走路跌跌撞撞,东西乱摆乱放,每天都找不到,找不到东西常常浪费自己的时间,你笑得出来吗?跟同学、跟朋友之间说话不守信用,你笑得出来吗?所以《弟子规》就是教孝的教育。因为它讲「入则孝」,告诉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在家里你如何笑得出来;「出则弟」,告诉我们在学校如何跟同学相处,教我们在学校怎样能笑得出来。接着「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全部都是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过幸福的日子。所以《弟子规》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愈学愈快乐。 当然这种快乐,绝对不是把《弟子规》背下来,背下来没有办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另外我们还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心,当然不是全部,
5、但是很多孩子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父母这样对我是应该的,所以觉得你不这样做反而不正常。当一个孩子没有感恩心,他一步一步成长,一步一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想着,你如何为我付出。每天没有去感受过,周围人对他的这种恩德,他每天都在索求,有的时候求不到,他就会很苦。所以现在的孩子,真要让他们幸福,一定要学会经营幸福人生的思想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告诉我们了,《三字经》上第一句话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教育如果能够保持孩子这颗本善的心,这颗孝敬的心,孩子的人生,真的可以愈走愈快乐。 在传统文化里面,教学内容就是孟夫子讲的,人有四种心境:「仁
6、、义、礼、智」的态度,仁昨天我们讲到了。孟老夫子还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讲一个人的学问的高低,到底是以什么来判断?不是以一个人学历的高低,来评判一个人的学问。我们常常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大学毕业有没有学问?孩子们都会说大学毕业有学问。接着我又问他们,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却不孝父母,他有没有学问?小朋友就愣在那里了。不孝父母没有学问,但是这个人又大学毕了业。所以我们感受到一个人学问的高低,跟他的学历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一个人的学问在于他的心境,所以评价一个人的学问,看他有没有这四种心境。看一个人学问的高低,是看他的孝心是在提升,还是在下堕?看他的羞
7、耻心有没有时时在提升?看他的恭敬心有没有时时在提升?还要看他的是非判断力有没有时时在提升? 昨天我们讲仁爱的心,是从孝心引发出来,所以我们到了学校都跟孩子讲孝。我想昨天各位老师听了这堂音乐课,也非常得感动,我们自己都如此感动,更不要说我们的孩子了。曾经有位导演到庐江去采访,他就问我:肖老师,你教的孩子都是小学生,能把他们教好;如果一个人已经成年了,二十多岁了,还可以教得好吗?请问各位老师,如果一个人已经成年了,二十、三十,甚至四、五十岁了,还能教得好吗?我当时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一定可以教得好。他说你为什么这样肯定?我就跟他讲: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我二
8、十七岁才接触到圣贤的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