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58257
大小:9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18
《爱心伴孩子成长3(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集教育要看得长远什么是享福?什么是吃苦?绝不教孩子奢侈与虚荣机会教育把握孩子第一回学东西犯错时是教育的好机会什么是自由让孩子承担责任处理孩子打架教育孩子的耐心从何处得来不生傲慢赏识教育的方法告诉孩子真正的美老师如何做到公平对待帮助孩子正确举手发言专注让学习事半功倍接纳别人的劝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老师们请坐。以前我就听到有个词语叫夹道欢迎,不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感受。结果到了我们马来西亚,终于让我体会到原来夹道欢迎是这样,让我幼小的心灵很受震撼,觉得受之有愧,也是受之不起,
2、因为自己做得非常的不够。我们这些长辈,有经验的前辈,还这样的鼓励,真的是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各位老师。教育要看得长远 刚刚我们在谈到中国的古圣先贤,他们真的是留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最好、最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经营孩子一辈子的幸福;最好的教学内容——念念关照孩子的那份心境,而不会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得到真正的智慧;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教学方法。中国有一部书籍《了凡四训》,是一位叫袁了凡的先生,他写的家庭经验留给自己的子孙。他就讲到,「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他讲到我们在看待
3、一件事情时,要用这样长远、开阔的眼光去看。怎么理解呢?他讲,不要看现在一时,要看得比较长远;不要看现在的状况,要看它以后的影响;不要只想着我一个人,要想到天下人。 所以,在商纣王的时代,古代读书人就很有智慧,他从一个细微处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兴衰,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当时商纣王他想用象牙筷子来吃饭,他的大臣就说,这是亡国的行为。别人会觉得奇怪,一个皇帝用象牙筷子,那很正常。但其实有智慧的长者,他看到的是象牙筷子吃饭的背后,商纣王当下的那颗心是怎样的。他一旦贪心起来、奢侈的心起来,「欲是深渊」,掉下去,
4、欲望就没有了满足的时候。所以他就分析,你看用象牙筷子吃饭,要怎样的菜才配得起这个筷子?可能需要山珍海味。好了,用象牙筷子吃山珍海味,要怎样的盘子才配这些菜?可能要金盅玉碟。这些金盅玉碟加上山珍海味,又要怎样的房子、怎样的家俱才能配得起这样的食物?那就要豪华的宫殿。吃饭的饭厅是这样的豪华,睡觉的卧室要怎样?那也要配套,不可能睡在茅草房里面,所以要建造豪华的宫殿。豪华的宫殿,费用从哪里来?要找人民。在那个时候人民本来就已经非常的贫困,如果国王还要去搜刮民脂民膏,一定会激起人民的愤怒,所以一定会造反。最后
5、商朝就灭在了纣王的手上。什么是享福?什么是吃苦? 所以古人看事情,会从一个细微处看到长远的影响。我们刚刚在讲「禁于未发之谓豫」,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孩子一个细微的表现,把他往长远来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当时我们说要让孩子多做家务,有的家长说做家务可以请佣人做,我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来享福的。我们就跟他们讲到,什么是享福?如果我们自己观念不清晰,到底在享福还是在消福,我们不知道。后来我跟小朋友写了一句话,「享福消福,吃苦了苦」。你在享福的同时,就是在消耗福报。其实我们很简单地去思考一下就能体会。「享福
6、消福」,福尽苦就来。但是「吃苦了苦」,则是苦尽甘来。我们往后面看就能看得清楚,一个孩子他还很小的时候,还没有为家里做任何的付出、没有为社会做任何的贡献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在享受。我们跟孩子讲,这个其实是在折损你的福报,在消耗你的福报,这哪里是在享福?当你的福报一旦用完了、消光了,接下来的就是苦。所以古人讲一句话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孩子从小如果过惯了富足、懒惰、享乐的日子,如果有一天他自己出去,只身在外,或者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会手足无措,会觉得世界末日都到了,因为他可能连衣服也不会
7、洗。这个不是耸人听闻,因为曾经真的是这样。在一个大学里面,有个孩子开学一个月跳楼自杀了。后来探询原因是什么?原因找出来以后,让我们都大跌眼镜:这个孩子他很痛苦,因为学校的饭菜不合口味,这仅是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他自己的衣服不会洗,衣服全部都穿完了一遍,就是不会洗。就因为这两个原因他可以去跳楼。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孩子如果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其实真的,苦和乐到底在哪里?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在贪求当中,那是真苦。身体的苦其实不是真的苦,内心的苦那才真的苦。我从很多小朋友的日记里看到过,一个孩子如果他
8、在劳动,在为家里付出的时候,他其实是很快乐的;虽然身体累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很乐(干活:越干越活,不干不活)。所以我们讲,快乐来自于哪里?行孝最乐,行善为乐,助人为乐。满足欲望的享乐那不是乐,那是自己一时的麻醉自己而已,因为它不会让我们的人生过得很踏实,不会给我们的内心有这种踏实的快乐,它不是。我们从小让孩子干家务活,让孩子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去行孝、去行善。在这样的过程中,服务他人,培养自己各种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能体会真正的快乐。 我们这样去讲,孩子就会很愿意去做,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