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

ID:33799684

大小:80.7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3-01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_第1页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_第2页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_第3页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_第4页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新媒体时代传播探究转型[摘要]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一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一用户”关系研究转变。新媒体技术诞生的初期,乐观的技术决定论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新媒体技术扩散和采纳的比例逐渐提高,学者们又总是适时地转向社会塑造论,探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何以在社会历史情境中产生社会影响,进而推动社会塑造的进程。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新媒体事件的传播实践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传播现象,吸引了大批华人传播学者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

2、或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情境,未能阐明基于中国新媒体环境的新传播机制究竟如何作用。为此,应将诠释研究范式带来的传播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研究中,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深描”新媒体事件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所建构的特殊意义。[关键词]新媒体研究;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转型;新媒体事件;文化社会学知识转型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知识社会学主张“不能孤立地看待思想和信仰,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的部分来把握”[1]7,传播研究的转型也与社会形态的变化息息相关。历史上,正是现代传播技术和大众传媒业的出现,吸引

3、学者对人类传播活动和社会传播现象进行考察,才促进了传播学这门新兴社会科学的诞生,也正是每一次传播技术的沿革引领着传播研究的不断发展。当时空变换到新媒体时代,新信息传播技术、全球化和社会文化的独特性交织在一起,创造了新的社会互动方式,衍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为传播研究的学术场域注入了新鲜活力。'‘新媒体研究”正在成为透视社会现象的新视野和新维度,带动传播研究的整体转型。“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每当一个新的传播技术诞生,“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定义就会迎来一次更新,

4、这一定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以稳固,直到下一次的传播技术更新。当前,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体时代”是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诞生以来的这一历史时期。新媒体时代以数字传播、网络传播和全球传播为主要特征。在此,新媒体并不单纯指向传播技术和媒介形式本身,而是同时指向"用来交流或传达信息的制品或设备;传播或分享信息的活动和实践;围绕上述设备和实践形成的社会安排或组织形式”[2]2。换言之,即区别于大众媒体时代的新传播媒介及其相关的传播实践和社会情境。新媒体研究所要考察的,不再仅仅是以往占据传播研

5、究核心的生产、文本和受众等问题,而是在媒介、实践和社会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下,新媒体能够产生哪些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影响[2]3,尤其是在媒介融合和媒介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何以成为权力关系得以展开的场域[3]20。传播学界有三种公认的主流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研究范式(socialscience)、批判研究范式(criticaltheory)和诠释研究范式(interpretiveparadigm)[4]317。新媒体研究作为传播研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点,同样在这三种研究范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展开,其中包括:以

6、社会科学范式在媒介层面,探讨新媒体的接入、采纳和使用与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判研究范式在社会层面,考察新媒体技术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考察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以诠释研究范式在实践层面,就新媒体语境下新的传播实践活动(如新媒体事件)展开诠释性分析。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三种不同取向的新媒体研究,重点关注以下研究问题:新媒体研究何以带动传播研究的转型?这些变化是否可称为范式转移?新媒体技术革新与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历程之间呈现出哪些互动关系?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共同背景下,华人传播

7、学界的新媒体研究应当如何发展?一、新的受众?新的效果?在传播的“传递观”[5]4影响下,大众传播时代不少传播学者将传播视为传递、发送或扩散信息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迁导致传播学界经历了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一是媒介观的转变,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与传媒机构紧密相连,主要指向传递信息和影响受众的实体机构,而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是人们用以分享信息和表征意义的中介,媒介的泛化和无所不在催生了媒介化社会的诞生,通过新的媒介平台,个人、传媒机构、政府、商业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力量交汇形成复杂的权力关系;二是受众观

8、的转变,受众从相对被动的接收者和消费者转变为更加主动的选择者、使用者和产消者(prosumer),能够积极利用媒介进行传播实践和内容生产;三是传播过程观的转变,大众传播时代已经有相当多学者认识到,传播过程不只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这一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强化,学者们更为强调传播过程是一个多对多、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社会互动过程,传播的“传递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