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

ID:33798305

大小:60.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_第1页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_第2页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_第3页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_第4页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生命教育摘?要:生命,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然而,我们频频发现学生自残、自杀、杀人的新闻见于媒体。谁来为这些悲剧埋单?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生命教育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德育课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德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关键词:职校生;德育课;生命教育;措施中职学校的学生既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普高生一样处在青春的成长关键期;然而他们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经受了作为“后进生”“问题学生”的指责和冷落,经历了中考的淘汰,进入了长期不被人们看好的职校学

2、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90后职校生,刚刚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枷锁,又陷入了“技术至上”的深渊。学生的知识技能增长了,生命意识却日益淡薄、生命责任日趋缺失、生命关系越来越紧张、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伤害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生命教育在我国中学、中职学校德育课中一直是非常欠缺的,中职学校德育课必须直面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状态,对学生的个体生命给予切实的关注、理解和引导,实施生命化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至善幸福的达成。一、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1)社会发展层面。当前,我国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浪潮、多元化文化、不同价值

3、观交融和冲突,实用理性和拜金主义盛行,使职校学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90后职校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但给予的却只是物质的满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过分关注,从小就灌输给孩子一种理念:学习好等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进入职校后,那些学生看似找到了人生方向,可以提前进入社会、获得自由,但也陷入了失去体验正规大学生活的苦恼。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往往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其进行机械地填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心灵,使他们无法在新的环境及生活方式下找到行为的方向和

4、准则,生活失去了重心,感觉生命没有了意义。(2)教育落实层面。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各所初中学校把成绩、上线率作为考核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教师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抓成绩,忽视了对“后进生”“问题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倍感冷落。进入职校后,学校奉行“技术至上”的信条,旨在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精神教育和心理教育;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生命情感的激发、生命态度的培养和生命幸福的体验。职校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何以为生

5、”的手段,忘却了“为何而生”的追寻。学生的知识技能增长了,情感却越来越麻木,责任感也日益丧失。(3)学生身心发展层面。艾立克·艾立克逊(erikerikson)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孩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和积累决断能力并最终形成明朗和固化的自我意识,体现为对价值观念、人生信念、人生目标等重要领域成熟的判断能力。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向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第一方向是探索:尝试不同的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和人生信仰;第二个方向是认同:或早或晚,他们最终会认同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人生信仰。在认同过程以前,所有的孩子都是不稳定的,他们

6、的个性特征都是弥散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认同过程的时期,他们在初中时备受指责和冷落;进入职校后,我们的教育又对他们缺乏价值关怀。课堂中,老师没有告诉学生,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处在青春期、特定的学习转型期和特别的就业准备期的职校学生,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纷繁“困扰”,人生的许多重要问题不期而至,他们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这些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最终选择了逃避、伤害。二、德育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2004年10月25日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这样规定德育课的地位

7、: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我们可以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开发校本教材,专门从生存与应变、情感与正义、敬业与和谐等单元,建立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生存与应变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存不仅仅是简单地活着,生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人生处处充满磨难和挫折,必须学会克服和战胜困难。我们可以引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

8、等案例,从心理技能训练上来干预生存危机,让学生懂得克服挫折,学会应变:在遭遇危险或灾难时,要沉着冷静,尽力寻找办法脱险;在生活发生变故时,要克服困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