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

ID:33779764

大小:2.8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1

上传者:U-24835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_第1页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_第2页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_第3页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_第4页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姓名:苏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严建苗2011111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贸易发展逐步升级,基此开展对中国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在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中,力求通过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产品贸易状态的计算和其他国家贸易演变的比较,探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场景。本研究以中国贸易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产品贸易状况和动态演进历史进行了分析。具体步骤包括:1、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路径案例研究,将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产品状态量化和阶段化;2、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指标进行四类技术产品的分别贸易状态计算,将中国贸易产品状态量化;3、根据中国现在的贸易结构,对中国贸易结构处在演变中的某个阶段进行定位。因此,论文首先对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总结,然后进行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研考察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以及对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论文和著作进行总结,从而找到合适的产品贸易状态模型,再分为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第一个维度是纵向比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第二个维度是横向比较,选取美国,日本做参照,在一段长期的时间跨度里,将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比较归纳,找到两个国家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的规律。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创造”提供支持。关键词:贸易结构:产品生命周期:动态演进:“中国创造”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policy,theevolutionofChina’Sinternationaltradehasgraduallydeveloped,alongwiththeaccelerationofeconomicgiobalization.BasedonthesetheconductofChina·Stradestructureisundoubtedlyofhighpracticalsignificance.Andtheproductlifecycletheoryiscurrentlyintheforefrontofinternationaltradetheoryresearch.Undertheapplicationoftheproductlifecycletheoryintheanalysisoftradestructure,strivingtocalculatetheChinainternationaltradeandcomparewiththeevolutionofothercountriesintrade,thepapertriestOmaketradestructureanalysisofthedynamicevolutionofthecountry.ThepaperUSeStradestructureofChinaastheresearchobject,andtriestOanalyzetradestateandthedynamicevolutionofhistory.Specificstepsincludes:I.UseoftheproductlifecycleoptimizationtOmakerespectivelycalculationoffourindicatorsoftradeintechnologyproducts.curvetheChinesestateofinternationaltradeproducts.2.MaketheevolutionpathofthestructureofinternationaltradeoftheUnitedStatesandJapanascasestudy.StageandcurvetheUnitedStatesandJapan’Sinternationaltradeofproductsand.3.AccordingtOChina’Scurrenttradestructure,makesurethepositionoftradestructureinChinaatsomestageintheevolution.Therefore,firstly,thepapermakessummaryofresearchaboutproductlifecycletheoryandthestructureofChina’SinternationaltradetOfindtherightmodel.SecondlythepaperdividesintotwodimensionstOanalyzethedynamicevolutionofChina’Stradestructure.Thefirstdimensionistheverticalcomparison,whichistheimportandexportstructureofthedynamicsfromChina’SreformandopeninguptOthepresent.Theseconddimensionisthehorizontalcomparison,whichselectstheUnitedStatesandJapanasthecasestudy,studyingthestructureofthetwocountry’StradedevelopmentpathtOfindthedevelopmentpathofinternationaltraderulesinalongtimespan.ThepaperpredictsthedevelopmentofChina’Sinternationaltrade.Finally.basedontheoreticalanalysisandempiricaltestresults.thepaperputsforwardsomepolicyrecommendations.andprovidesthesupporttbr”DesignedinChina”.Keywords:TradeStructure:ProductLifeCycle;Dynamicprocess:DesignedinChina 致谢我想首先最应感谢的当是我的导师严建苗教授。在二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严教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予以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国际贸易结构研究有了很大的兴趣。在我开始构思本文时,严教授百忙之中抽空与我探讨论文的事项,对论文的可行性、应注意的问题等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我的论文从选题,写作到最终完成都得益于严教授的精心指导。然后感谢其他经济系的教授。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处事原则和对学术的那份执着使我深受感动,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在此对各位老师深表谢意。感谢开题报告和预论文答辩时的指导老师对论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的最终得以完成帮助甚大。感谢我的挚友和同学。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活当中给予了我最无私的帮助和照顾。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最终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开心的日子。同时也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窗和朋友们!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迎接新的挑战。2011年9月于浙大玉泉 图日次图1.1论文框架结构⋯⋯⋯⋯⋯⋯⋯⋯⋯⋯⋯⋯⋯⋯⋯⋯⋯⋯⋯⋯⋯⋯⋯⋯⋯⋯.4图3.1Balassa比较优势演进阶梯⋯⋯⋯⋯⋯⋯⋯⋯⋯⋯⋯⋯⋯⋯⋯⋯⋯⋯⋯⋯..20图3.2基于技术差距的贸易结构动态变化⋯⋯⋯⋯⋯⋯⋯⋯⋯⋯⋯⋯⋯⋯⋯⋯⋯22图3.3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23图3.4Gompertz曲线⋯⋯⋯⋯⋯⋯⋯⋯⋯⋯⋯⋯⋯⋯⋯⋯⋯⋯⋯⋯⋯⋯⋯⋯⋯⋯⋯⋯⋯⋯⋯⋯⋯⋯.25图3.5贸易商品生命周期⋯⋯⋯⋯⋯⋯⋯⋯⋯⋯⋯⋯⋯⋯⋯⋯⋯⋯⋯⋯⋯⋯⋯⋯⋯..26图4.1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变动趋势⋯⋯⋯⋯⋯⋯⋯⋯⋯⋯⋯⋯28图4.2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动态演进⋯⋯⋯⋯⋯⋯⋯⋯⋯⋯⋯29图4.3中国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宙比重的动态演进⋯⋯30潦图4.4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的动态演进⋯⋯⋯⋯⋯⋯⋯⋯⋯⋯⋯32图5.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分位贸易数据处理框架⋯⋯⋯。⋯⋯⋯⋯⋯⋯⋯.Ij一38X一。·盏. 表目次表1Gompertz模型参数与贸易商品所处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26表2中国贸易技术分类数据出口比重⋯⋯⋯⋯⋯⋯⋯⋯⋯⋯⋯⋯⋯⋯⋯⋯⋯⋯⋯39表3中国贸易技术分类数据进口比重⋯⋯⋯⋯⋯⋯⋯⋯⋯⋯⋯⋯⋯⋯⋯⋯⋯⋯⋯40表41990年一1992年与2007-2009年中国贸易结构转变⋯⋯⋯⋯⋯⋯⋯⋯⋯⋯⋯42表51990年一1992年与2007-2009年中国技术分类数据回93分析⋯⋯⋯⋯⋯⋯⋯44表6l990年-9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数据进出口比重⋯⋯⋯⋯.44表7美、日、中1987年、1997年、2009年的贸易结构⋯⋯⋯⋯⋯⋯⋯⋯⋯⋯⋯⋯⋯49表8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贸易结构相似性比较⋯⋯⋯⋯⋯⋯⋯⋯⋯⋯⋯⋯⋯⋯⋯.50Vll 浙江人学倾t‘学位论文1引言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主导产业,经历过两次战略转变,出口产品由主要出口原料型的初级产品转变为主要出13工业制成品,由主要出口粗(初)加工制成品转变为主要出13精(深)加工制成品。尤其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1:2占出13总额的比重日益提高,2010年上升到30%。中国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出13结构在不断升级,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章并不鲜见。但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只关注产品品质的升级,忽视产品的贸易状态。也就是说,要研究一段周期内一种结构的动态演进,不仅仅要考虑类别和数量,更要考虑这些数量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供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aymondVernon于l966年在其文章《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首次提出的。RaymondVernon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所以,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从国际贸易角度,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也就处于净进1:3、贸易均衡和净出13三种状态中一种特定的状态。在考虑贸易状态的同时,由予以往研究缺少进121和出13的双向考虑,中国贸易结构升级的论证不足。本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类别和产品贸易状态两方面,综合中国进1:3和中国出口,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中国贸易产品数量的迅速扩张,“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而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参与的时问和功能,RaymondVernon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跟随国”(一般发达国家)、“模仿国”(发展中国家)。由此不难看出j在“中国制造”中,中国处于“模仿国”地位, 浙江人学硕lj学位论义在“中国创造”中,中国才属于“创新国”或“跟随国”。“创新国”和“跟随国”相对于“模仿国”,收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贸易结构更加高级。本研究希望对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凸现的功能探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理论支持。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三点。具体为:1、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以来的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状态,将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类比归纳,阶段模型化,学习借鉴美国和日本处于相同阶段时的贸易结构发展经验。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类别和产品贸易状态两方面,综合中国进121和中国出12,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3、对中国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凸现的功能探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理论支持。1.2研究的思路和框架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1961年后的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为辅助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四分位的贸易数据,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产品贸易状态,研究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美国和日本国际贸易结构的阶段量化,定义每个贸易结构发展阶段的特征。然后根据中国现在的贸易结构,对中国贸易结构处在模型中的某个阶段进行定位并预测中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方向.论文主要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为引言。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国内外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分析、已有文献对贸易结构的分析方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文献梳理。对国际贸易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总结主要是作为本研究主体的一个背景支持,以便发现、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进行深入分析。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归纳总结是整篇论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基础,主要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一个总结,在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的研究时可以借鉴,参照。第三章主要对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从比较优势、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引入了Gompertz线推导理论模型。第四章是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数据的总结和归纳,考察中国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和结构特点。’ 浙江人学顾Ij学位论文jl言第五章是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指标进行中国贸易结构中四类技术产品(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分别贸易状态计算。第六章是把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贸易结构特征进行比较。根据中国现在的贸易结构,对中国贸易结构处在模型中的某个阶段进行拟合。第七章为论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依据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模型化的结果,以及阶段性和统计性的分析,论文得出了三个重要结论,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抛弃“中国制造”至上的思路以及发展产品创新的建设等建议,最后,论文还进行了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展望。1.3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图I.I论文框架结构本研究采取模型计算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进行研究。在模型计算中,本研究用同一种产品i的NB在NVq的比重NK,来作为实证的最终指标。将四分位贸易数据划分为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四个不同技术类别,考察四种分类贸易产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NK变化曲线,得到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迸。模型计算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l、分析以往的产品贸易状态模型,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得到新的模型NK。2、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在案例分析中,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以来的进出口产品的贸易状态,剔除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将两个国家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类比归纳,找到两个国家国际贸易结构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再将这种规律一定程度模型化。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和日本处于相同阶段时的贸易 浙江人学坝I:学位论义结构的发展经验,探讨中国目前阶段的特点,以及如何缩短目前阶段,尽快向更高级的贸易结构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案例分析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用同样的模型计算的方式,得到纵轴为改进的国际贸易状态指数(NK),横轴为时间(T)的数据。2、将由此得到的数据阶段化,定义每个贸易结构发展阶段的特征。3、根据中国现在的贸易结构,对中国贸易结构处在模型中的某个阶段进行定位。4、根据定位,得到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结论.1.4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国际贸易结构是一个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话题,国内外学者也不乏对该领域有较多经典理论和研究,但是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还是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三方面的创新。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在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中,力求通过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产品贸易状态的计算和其他国家贸易演变的比较,探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场景。然后,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指标进行四类技术产品(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分别贸易状态计算,将中国贸易产品状态量化,考察四种分类产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NK变化。最后,通过从产品类别和产品贸易状态两方面,综合中国进口和出口,定性和定量分析和展望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趋向,通过对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凸现的功能探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理论支持。4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2文献综述本章主要针对国际贸易结构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方面的现有文献展开了系统梳理。其中重点是对国内外关于贸易结构的已有研究进行归纳终结,国外关于国际贸易结构的研究开始较早,也比较全面。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开始较晚,而且集中于贸易结构的整体变化趋势和贸易结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而本文是要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所以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动态分析的归纳整理成为本章的重点。另外,国内外关于贸易结构分析的现有和经典研究主要是作为对本文研究主体的一个背景支持。2.1贸易结构的概念界定对于贸易结构的概念有很多界定,一些学者认为贸易结构是一段时期内一国或一个区域各种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贸易结构是指一段时期内一国或一个区域商品和服务流向其他不同国家或不同区域的贸易量的比例关系。另外,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有的重在分析一国或一个区域贸易总额占GDP总额比例的对外开放程度,有的则偏向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区域贸易商品和服务出口与进口的构成比例等等。实际上,贸易结构泛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贸易结构是一段时期内一国或一个区域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其相互联系,分为: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模式结构与贸易区域结构。而狭义的贸易结构就是指贸易商品结构。本文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以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所本文所研究的贸易结构指的是狭义的贸易结构即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或各类商品在一国或一个区域贸易中所占比重。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一国或一个区域的资源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等。关注一国贸易商品结构是考察其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国内外针对贸易商品结构的研究非常丰富,本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加以评述。 浙江人学顾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2.2贸易结构的国内外研究2.2.1贸易结构的国外研究对国际贸易结构最初的认知起源于AdamSmith(1776)在《国富论》中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AdamSmith主张:“如果某个外国供应我们某种商品比我们自己生产这种商品便宜,那就不如把我们自己的劳动用于我们有某种优势的部门,而用我们自己的劳动的一部分产品向这个国家购买这种商品。”AdamSmith提到的国际贸易与利益的实质,就是一国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国际贸易结构的概念,也形成了对贸易结构的最初认识,即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是劳动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商品结构应该是劳动生产率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随后DavidRicardo(18l7)在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成本说。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了贸易结构产生的原因。DavidRicardo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应该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即使一国由于生产力的不足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这样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结构。Heckscher—Ohlin(1933;1919)凝聚了AdamSmith和DavidRicardo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等的前提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会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的要素充裕度不同,二是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由于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样的贸易结构使参与国的经济增长都能得到提高。”Heckscher—Ohlin以为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它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所导致的。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因此,各国应该鼓励出12利用本国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121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6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内的贸易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在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结构理论不能解释产业内的贸易结构产生的原因,这就引发了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再思考。以Krugman(1979,1980,1995)、Spence(1976)、Grossman(1995)和Helpman(1980,1982,1999)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自此得到了发展。针对传统理论的不足,Krugman论证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于要素比例相似性指数,而且通过研究分析得到结论:“当国家间越来越相似,市场从完全争转变为不完全竞争,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时候,规模经济就取代要素禀赋的差异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动力。”这样就合理地成功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为什么会产生,并对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作了一系列分析。Krugman认为每个国家贸易模式的确定,即本国应该分别生产何种产品,取决于一些类似于政府政策和各种历史的或偶然不确定因素。Krugman指出,这种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在某些条件下比起企业的自我选择,可能更符合国家利益,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战略贸易政策。Helpman(2002,2005)认为近几十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而世界生产和贸易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垂直专业化分工,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就源于这种垂直化分工。这种国际化垂直分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贸易结构。国外研究除了从整体上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趋势之外,同时也对贸易结构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ChongKiewliew、ChungJaLiew和JoonmoCho从劳动力价值角度研究了工资变动是如何影响韩国与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的。GaryR.Saxonhouse分析了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其贸易结构的影响。PolAntras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形象。Hans.JUrgenEngelbrecht把澳大利亚作为参考对象,研究了商业部门研发投入对其制造业贸易结构的影响。Bhagwati和Dinopoulos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投资与贸易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XiamingL1U、ChengangWANG和YingqiWEl分析了19个投资主体在l984.1998年期间对中国直接投资与其进出口比例关系。KaiA.Konrad、K.ielI和ErikLommerud则着重于研究贸易模式中产业内贸易和所有权结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Parker和Liu等人重点考察外资大量进入对中国高科技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并利用j争贸易条件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对比,从而分析1980—1997年中国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状况对贸易结构的影响。Richardson同样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拓展研究。他利用部门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计算分析了区域显性比较优势对区域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浙江人学顾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2.2.2贸易结构的国内研究国内学者对于贸易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进出12商品结构的历史描述及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趋势、各个不同因素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中国贸易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贸易结构整体变化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中国学者更专注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结构变化演进的历史过程以及表现出的特征。贸易结构的四阶段理论是陈伯泉(1996)在分析了l980.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中国贸易商品结构已由发展中国家阶段发展到新兴工业化经济初期阶段,也就是说中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战略超前了其经济发展阶段。他建议继续保持并着重出12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其他工业制成品。赵晋平(1998)同样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结构变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赵晓晨(1999)在分析世界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方向的选择。李红艳(1999)回顾了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和战略调整,证明了中国贸易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岳昌君(2000)、姚战琪(2002)、毛日异、魏浩(2003),樊纲、姚枝仲,关志雄(2006)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力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章红艳(2007)分析了中国贸易结构至今的变化特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尹栾玉(2007)对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中国贸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市场构成度偏高、地域结构失衡严重、出口产品结构和企业性质结构不合理等等。研究认为要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调整贸易战略才能改变这些现状。苏振东,周玮庆(2009)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和可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动态分析,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高金田(2009)分析了中国目前对外贸易结构及商品流向的现状,结构显示中国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贸易结构还比较落后。在对中国贸易结构整体变化趋势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因此关于中国贸易结构的因素分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尹翔硕(1997)根据要素密集度与贸易政策来分析中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差异。沙卫平(1999)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特征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洪银兴(2001)分析了中国“入世”以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江小娟(2002)通过观察1980年至今外商投资的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文献综述发展历程及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化,研究了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贡献及其原因。冼国明、严兵和张岸元(2003)根据1983.2000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分析了其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高然(2003)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外商直接投资改善了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尹翔硕(2004)还研究了中国贸易政策变动对中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魏浩、毛日异、张二震(2005)按照技术结构对制成品分类,通过比较中国144种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及结构等多角度的分析,揭示了在l997至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下,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的分布状况与及变化幅度。安占然(2005)通过有关贸易结构决定因素的贸易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机理,并探讨了这些因素的适用性。他认为技术差距、要素察赋、规模经济及产品差异化是对外贸易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会因市场结构、产业部门、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异而不同。王庆浩(2007)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中国出12贸易中初级产品-9高级产品这两个变量和各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张少辉(2008)分析了以出口退税为代表的贸易政策是怎样对贸易结果形成影响的,认为出口退税的确可以促进出口、调整出12商品结构,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最后,一些学者不满足于贸易结构动态演进趋势和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关于如何优化中国贸易结构以增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看法与建议。佟家栋(1995),张小济(1999)、刘晓鹏(2001)、廖进中(2006),刘茂松、魏东升、唐琼(2008)等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9进12贸易结构的关系。而研究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学者也不占少数.张小济和胡江云(1999)认为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另外,蓝庆新(2001)是对进口.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解,研究进12、出12商品结构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通过实证分析了中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之闻的关系,得出结论:中国贸易增长主要属于数量扩张型增长,因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偏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商品数量的扩张。而张立光、史有军和李华(2004)的分析认为通过促进资本形成、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加快技术进步等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率。向锦、康赞亮(2006)对中国出12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合理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出口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了一些优化出口结构的建议。关于进12与出12商品结构分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文献还有很多,但是因为这一部分并不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故不再赘述。9 浙江人学帧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2.3国际贸易结构的分析方法国际贸易结构的分析方法的实质是在现实中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大量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其目的主要是研究现实中的贸易结构是否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Leontief于1953年对美国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对此做出了开创性经验,他的实证结果发现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资本最丰富的美国出12更多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12的却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的研究结果激发了大量关于国际贸易结构的经验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有Vanek(1969)、Moore(1985)、Helpman(1989、1999)等,这些重要的研究表明了技术在决定贸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也同时推动了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的经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结构。它的方法是对贸易商品进行分类,之后考察各类贸易商品的出12、进口或者贸易平衡状况,进而判断一国或一个区域在总体上是否对其他一个国家是某类产品的净出口或净进口国(Hirschman,1943)。再之后研究各个类型的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这个方法是国际贸易结构经验分析一直以来的基础。像Moore(1985)就是用这一方法总结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世界贸易结构。并且,这一分析方法直到现在还在很多研究中反复出现。不过,这一方法也随着时间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贸易商品的分类越来越详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HS和SITC两个分类系统已经分别在6位码和5位码上实现了国际协调。而且,根据上述方法也逐步开发出一些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在某类产品上的专业化程度。这一贸易结构的分析方法虽然较为成熟,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目前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已经占据主要地位,而在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主要存在的差别是技术的差别,并不是资源和生产要素上的差别,简单的统计分类贸易余预已经不能适应贸易结构的新变化了。而且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证明伪理论,无法给贸易结构提侈J.,j、直观完整的分布图。针对上述分析方法的不足,关志雄(2002)从产品技术附加值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对贸易结构分析的全新视角和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详细的国际贸易分类统计数据给每一个贸易品都赋予一个技术附加值指标,并且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把每个产品的按照技术附加值排列在横轴上,纵轴上则对应一国或一个区域每类产品上的进13或出口份额,这样就得到一国或一个区域进1:2或出12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分布状况,这样就能通 浙江人学顾l: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过贸易商品的技术分布图对贸易商品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他提出了两种分析方法,一是计算两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互补程度。二是计算一国或一个区域出口结构的高度化指数。樊纲、姚枝仲和关志雄(2006)迸一步从贸易技术分布图的应用、产品附加值赋值方法的理论基础及产品附加值赋值结果的精度等方面对关志雄的方法进行了完善。他们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由Balassal965年提出)的特征,建设性的提出了贸易商品技术附加值的计算方法。首先选定针对某一商品RCA大于零的所有国家,而该产品的显性技术附加值就用这些国家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来表示。每个国家的加权权重就用该国在该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占所有国家对该商品的RCA的总和。当然,这一赋值方法不见得一定是最优的赋值方法。这种方法通过RCA大于零的国家的人均GDP表示该种贸易商品的技术附加值,在这里我们称其为观测值。但是我们知道,一种贸易商品的技术附加值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称其为真值。观测值定是围绕真值上下波动的,我们需要用观测值算出真值的最优估值来代替真值,因此仅靠简单的加权平均法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就是这种贸易商品真值的最有估值,此时还应考虑贸易商品显示技术附加值的真值。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还要对樊纲和关志雄等提出的显性技术附加值得赋值方法加以改进。另外,樊纲和关志雄等在使用贸易商品的技术分布图进行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时仅仅是对某一时期一国的贸易结构情况的分析或者是进行国家间贸易结构的差异性比较。然而从Balassa的阶梯比较优势理论我们知道,一国的贸易结构是以阶梯推进的方式随经济增长变化的,因此还应该根据贸易商品的技术分布图提出一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路径及其计算指标。2.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应用2.4.I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RaymondVernonl966年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而建立了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的核心思想是一国或一个区域参与国际贸易是为了顺应产品周期,以便发挥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Vernon从产品技术创新角度对工业先进国和工业落后国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变化,从而导致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做出论述。他相信工业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而其实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新产品导入阶段、产品成长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衰退阶段和产品让与期阶段。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产品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差异,产品在贸易和分工方面总的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异,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尽相同。产品在导入阶段,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因为生产过程中科研、技术人员和熟练工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由于最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稀缺,而科研技术和科研人员则相对丰富,所以这些最发达国家拥有这一阶段的比较优势,它们是该种产品初期的出口国。产品在成长阶段,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因为资本和管理要素跃居首位,在这一阶段技术已经确定,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所以它们拥有这一阶段的比较优势,所以产品由最发达国家输送到发达国家。产品在成熟阶段,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因为即使资本要素投入仍很重要,但随着非熟练劳动投入的大量增加,并且在生产中的作用迅速上升,产品已经标准化,所以原材料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成为最重要的成本,因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工业化方面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的。所以产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或新的代用品出现,将使顾客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转向其他产品,从而使原来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迅速下降。于是,产品又进入了衰退期。再之后由最发达国家创新出符合新需求的新产品,引发新一轮的产品生命周期。通过Vemon对产品生命周期及其与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许多产品是先由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其他国家进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原来需要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却转为出口,而原先出口的发达国家却变成进口国。这实质上是在技术水平不同的条件下,工业先进国与工业落后国之间比较优势不断转化和各国贸易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为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由于技术先进程度不同、产品属性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以及产品价格不同,而使得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不同。其实质可归纳为:比较优势从一个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的国家转移到一个拥有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国家。2.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分析RaymondVemon于1966年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Deardorrff(1984)等人先后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二、三分位的贸易数据提供证据证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JosephE.Gagnon和AndrewK.Rose(1991)以美国和日本为例,采用1962年到1988年的SITC四分类数据,定义并利用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分析两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结构变化。ColinA.Cartera和XianghongLia在2004年的文章“Changingtrade12 浙江人学顾I:学位论义义献综述patternsinmajorOECDcountries”中,利用分类贸易数据来研究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五个经济发达国家和区域的,1980.1997年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美国、日本和欧盟被发现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结构,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持续的贸易模式。ColinA.Cartera和XianghongLia将商品分类分为四类别,他们认为国际贸易结构中制成品是最有活力的,国际贸易结构中大宗农产品是最持久稳定的。在国内的研究方面,施炳展、李坤望(2009)利用改进的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和转移矩阵技术,研究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认为1992年到2004年的贸易发展中,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一致趋同性,中国贸易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善,提升“中国制造”的中国含量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以l992年到2004年12年的SITC四分类数据为基础,得到中国贸易结构没有升级的结论。2.5简要评述国内外研究贸易结构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贸易结构整体的研究,二是研究影响贸易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还有就是研究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有对贸易结构整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些文字性叙述的方式,通过分析一段时期内一国或某个区域的贸易统计数据,来研究其进口或出12的商品结构。通常是对历史先进行回顾,再描述现状,然后总结出该国或该区域的贸易结构的特征。国内研究更是在贸易商品结构中,热衷于单独分析中国的出12贸易结构,单方面的谈论中国贸易结构的现状、特征甚至是升级。本文认为这样分析是不够全面的。一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动态演进的,除了对贸易商品结构历史的回顾,现状的描述外,我们更应该总结分析贸易商品结构动态演进的路径,科学的预测一国贸易商品结构的演进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意见。这是本文分析的重中之重。现有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对某一个或者某些因素与贸易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要素禀赋、产业结构、贸易政策,规模经济、国际金融情况等等。本文则选取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进行分析,即技术进步。本文认为通过对技术进步这个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解释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另外在国际贸易结构理论基础和演进机理分析上,中国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各项理论还不够完善,现有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多停留在对贸易结构的定义与影响贸 浙江人学帧Ij学位论义义献综述易结构的因素等方面,而且往往脱离进口贸易结构去分析出I:Zl贸易结构,忽略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特性。并且对中国贸易结构在长时间内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也略显不足。所以本文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是采用了产品生命周期视角,提出并阐述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路径和优化方向,深入到技术结构层次,并且同时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与进IZl贸易结构。在时间范畴上,本研究将立足于更长的时间段内,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在研究方法上,不仅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计算说明产品的贸易状态,而且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贸易结构状态分类。在案例分析上,选取美国(最发达国家),日本(一般发达国家)进行产品贸易状态的计算,得出两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将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类比归纳,找到两个国家国际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的规律。在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分析上,对比美国和日本的数据,从而更宏观的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14 浙江人学坝lj学位论义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3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主要净出口产品结构沿着资源密集型产品一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资本密集型产品一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路径逐步演进,并且伴随着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贸易条件改善和产品附加值增加等特点。3.1传统比较优势动态演进理论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分工水平和方式决定了国际贸易的结构。杨小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分工发展所引起的事后差别的角度提出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他相信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和技术创新或经验积累人为的创造出来。这是对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方式事后选择产生的,所以这种内生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是完全有可能在先天生产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产生。这也可以说内生比较优势是由于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不同决策所形成的事后生产率的差别,这是超边际分析方法。之后他利用这一思想进一步构建了内生的贸易模型。在这个内生贸易模型里每个人的天生条件可能相同,人和人之间可以没有与生俱来的差别,也就是说可能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但内生比较优势可以随着分工而产生,并且随着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专业化分工导致了人力资本与知识的积累,节省了重复学习的费用,从而产生了内生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而作为分工结果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就预示着一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也同时预示着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基于分工而造成生产率差异的内生比较优势则能够随着分工的发展而逐步演进,并且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会成为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演进的动力。所以该理论认为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就会成为一国或一个区域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不断的源泉。男一个关于比较优势动态演进的理论是BelaBalassa年建立的比较优势演进阶梯理论。Balassa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要素比例变化的角度提出比较优势阶梯理论,在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或区域之间客观存在着比较优势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所有的一切经济因素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变化体现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对密集度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中。也就是说不同国家或区 浙江人学颀I:学位论义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情况决定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从而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国际分工的类型之间排列这许多阶梯,这样就可以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划分成为不同类型:发达国家处于第一阶梯,如美、日、欧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第二阶梯,如亚洲“四小龙”和拉美的巴西等;次级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第三阶梯,如东盟(新加坡除外)、中国和印度等;最后一级阶梯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区域,如非洲(南非除外)、南亚等国家。比较优势演进阶梯如图3.1所示。比较,优努磊秀动与资态雾密笑型易需要型筝次缓新型工业构资源与劳动化国家密笺型最小发达国家资本与技术密关型新型工业化国家知识与技术密冀型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腥水平图3.1Balassa比较优势演进阶梯Balassa认为,在阶梯武发展格局中,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将分别发展各自的新兴产业,同时则将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给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而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则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进入更高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阶梯,这样就呈现出比较优势阶梯的动态演进,也就是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3.2基于技术差距的贸易结构变化根据传统理论,比较成本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质上和量上的差异,那么美国因为其丰富的资本和匮乏的劳动,按上述传统理论,美国应该出151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WassilyW.Leontief却通过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被称为“里昂剔夫悖论”。M.APosner针对“里昂剔夫悖论”提出了技术差距理沧,认为比较成本的优势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问技术水16 浙江人学坝Jj学位论义贸易绐构动态演逃的机理分析平的高低差异。技术差距理论把国家问的贸易与技术差距联系了起来,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功研发一种新的产品,这个国家就会凭着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对这种新产品有贸易出口的优势。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至国外,当其他国家模仿甚至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这种技术可以自行生产,那么其他国家对这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就会减少,创新国就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会逐渐缩小,直到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新技术逐渐将被模仿国掌握,使技术差距消失,因为技术差别而产生的贸易停止。但在动态的现实经济社会中,技术发达的创新国是会不断再创新的。因为创新国失去了由技术优势所获取的垄断优势利润,这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创造出新一轮的技术差距。这种技术差距是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所导致的。这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这种技术差距为创新国带来一段时间内的垄断出口,这一段时间则被称为“模仿差距”。“模仿差距”是由“反应差距”和“掌握差距”构成。“反应差距”指的是从创新国开始生产创新产品到模仿国开始生产的时间;“掌握差距”指的是模仿国从最开始生产到最后能达到创新国同一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创新国有新产品问世,但模仿国还不认为这种产品是国内产品的完全替代品,从而对新产品无需求的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需求差距”。而“需求差距”与“反应差距”之问的差异就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技术差距论证明了即便在需求偏好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就可能成为影响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促使一国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该理论也较好的证明了技术先进国家与技术落后国家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动态变化。基于技术差距的贸易结构动态变化如图3.2所示。b·;{//一7{.L,f—i忑磊■—■F‘}一:ri^.艿并^t·‘。}·,t,·:,艏^·图3.2基于技术差距的贸易结构动态变化一,..一⋯m—hq—uⅢ一_oq= 浙江人学坝I:学位论义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技术差距论将技术进步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引入了国际贸易领域,强调了技术差距对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影响。提倡一国若想改变其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落后地位,就应该重视技术创新。3.3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包括五个阶段,和不同阶段担任不同职责的三个类型国家。第一阶段是新产品导入阶段:创新国(比如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12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产品成长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或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产品成熟阶段:创新国进1:2时期。第四阶段是产品衰退阶段;第五阶段是产品让与阶段。基于以上分析,Vernon在技术差距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考虑到进口与出口结构,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会带来新产品,从而影响、改变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与此同时强调在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拥有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国家,会凭借廉价劳动力取得比较优势。美国经济学家Hirsch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世界贸易国分为三类: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或区域,如中国。这样就形成了如图3.3所示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净出I:、户、l净进I』X‘、ll舾谤ji簪~芨怎小同披黄限成,LI发髅+隔袈~净‘Jli.-i。日净坍。陶成h;爷{盐U.鸳图3.3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中匡泵‘\。◆t图33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则表示新产品的贸易量,有三种状态:原点0上方表示净出口商品,下方则相反表示净进口产品,o表示贸易均衡。在第一阶段,发达国家即美国从事创新,拥有新产品的的生产和市场垄断地位。tO.tl是新产品阶段,美国从事该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投产,并在国内市场销售。从tl开始该产品逐步走向成熟,美 浙江入学烦I:学位论义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国将此产品的一部分产量用于出1:3到一些经济发达且偏好相似的国家,比如日本或西欧,开拓国际市场。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发达小国开始模仿,并且生产小部分产品在本国内消费。美国的该产品竞争力稍有下降。随着这种技术的引进,发达小国在国内市场上与美国竞争,并逐步取得胜利。自j}进入第三阶段,发达小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进一步抢占发达国家该产品的国际市场,致使美国出口大幅下降。到t3的时刻发达小国已经是净出口的状态了。与此同时,该产品走向成熟化阶段,研究与开发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已经被成本和价格的优势所取代.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丧失,至t4美国已经成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之后进入第四阶段,产品进入了标准化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非熟练劳动力和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开始显现,于是该产品的生产地点逐渐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发展中国家。Nt5开始发展中国家开始净出口这种产品,而发达小国的j争出13则开始回落。再之后最发达国家再创新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然后从新经历一次产品生命周期。这个产品比较优势和进出口方向的转移,其实是贸易结构转变的一个要素,如果能够分析道足够多的产品,我们就能用产品生命周期推算出一国的贸易结构变化。从以上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技术差距已然成为对贸易结构影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本文提倡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积极转变的理论基础。3.4产品生命周期中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理论模型为了描述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本文选取了GompertzI盐I线,用来拟合某一单个贸易商品的变动周期,只要分析足够的贸易商品,叠加后就可以得到一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拟合曲线。选择Gompertzl曲线是因为它是用于描述这样一类现象的:初期时增长缓慢,之后逐渐加快,'-3到达增长极限后,增长率再逐渐下降,最终接近一条水平线。其01'-L为:、,一,★/.-/扫。’一‘Lt其中,.口.6为待估参数,O为y的下限逼近值,,为y的上限逼近值。对上述公式两端取对数,得到公式:lI'IV=1117+b:1IIO’(2) 浙江人学硕I:学位论文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机理分析如图3.4根据lna、b的不同值,公式(2)会有不同形状。lnv.。|//⋯——,一’。。,LTb.1hla.0■b上hk:0lnv▲//。一一/,7一T一~一■T:,bib1.7C图3.4Gompertz曲线从机理分析我们知道,无论哪种类型的国家,它的某一种贸易商品的生命周期总是要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新产品导入阶段,产品成长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衰退阶段和产品让与期阶段。这里为了模型处理起来更简洁准确,我们只考虑前四个阶段,并分别命名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所以贸易商品的生命周期可以用图3.5表示。乏罹‘专i证”’’,◆一·..,。7’.舐{{j|?鼢够。箍x£_;‘.『}..。j:/耵i文转!,.,『Ij挎\㈣l\~一⋯一一·一一⋯-一一⋯~—k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以纠.【20图3.5贸易商品生命周期;中},{?jk..V.、.h、 浙江人学坝lj学位论文贸易结构动态演逃的机埋分析比较四种不同形状Gompertz线(图3.4)与贸易商品生命周期的图形(图3.5),可以看出,Gompertzlj由线的四种形状分别对应着贸易商品的四个阶段。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与Gompertz模型参数的关系如表1。表1Gompertz模型参数与贸易商品所处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参数的取值范围贸易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b>lIno>0投入期成K前期0Ilnc,<0成熟后期衰退前期OO衰退后}《}1让’j期在公式(2)中,有In/、b、“三个待估参数。由于此模型是非线性模型,因为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但是在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要求为此三个参数赋予初值,就是说赋予参数的粗略估计值。可以用三和(值)法计算出此三个参数的粗略估计值。三和(值)法的基本思想是:若模型有三个未知数、将则数据三等分,分别求出每部分的和,从而得到三个方程,解方程组就可以获得三个参数的估计值。其计算公式如下:l厅~n.',’,n.Jj,二,,一I∑·Jl∑,t’m仁眨lnyi-》,)[赫In(仁|∑∑ln.V,||尚(3)⋯=耪.V,一(箸H㈩通过对不同贸易商品生命周期的测算,最后当计算足够多贸易商品时,把这些商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叠加,就能得到生命周期中一国贸易结构动态演技的曲线和路径。、}},;,,,/,,一.,一n—nI—l 浙江人学颂Ij学位论义中国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j结构特点4中国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与结构特点4.1中国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进出12总额从1978年的50亿美元增加至,J20lO年的全国进出口29728亿美元,出口额排名也由原先的世界第26位提升到第1位。图4.1清楚的表示了1978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图4.1中国进出i:i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变动趋势4.1.1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演进过程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出121商品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其间出现了两次大的跨越。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初级产品的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出12资源类的初级产品为主的出12结构,开始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出口主导产品的时期。在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又赶超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成为了中国主导的出12产品。此后,劳动密集型产品,低品质产品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当然与老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相比,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尚处于较低档次。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依然处于和国际贸易进12状态。 浙江人学坝l:学位论义中国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j结构特点根据图4.2所显示的情况,1978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总出口贸易额的比重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图4.2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动态演进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0年,该阶段的特点是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份额较小但是在缓慢上升,同时初级产品占出口份额较大却在逐渐下降。而且很明显总体上初级产品所占份额高于工业制成品所占份额。初级产品在l978年占出口份额的54.8%,而这一数据到了1980年则变成了50.3%;工业制成品在1978年占出口份额的45.2%,同样这一数据在1980年上涨到了49.7%。第二阶段为1981年至1985年,该阶段的特点是大部分年份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是小于工业制成品的出12份额的,但是这一变化幅度不大,并且有反弹的趋势。1981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在这一年工业制成品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N53.42%,相反,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则首次低于50%,降至46.57%。然而这一情况到了1985年有所反复,在这一年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降至50%以下,而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则再一次超过50%,达N50.56%。第三阶段为1986年至今,该阶段的特点是初级产品所占的出口份额迅速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则持续快速上升。具体从产品的技术类别来看,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除l984和1985两年出现过短暂回升之外,在其余的年份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在1980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的50.3%是农产品、矿物等初级产品,49.7%属于工业制成品,说明二者的比例相当,但是初级产品的出口还是处于主导地位。随后,两者的比重也在反复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l981年,工业制成品的 浙江人学坝lj学位论丈中困贸易}^构的J/.J史演进‘j纠i构特点出口比重(53.43%)第一次超过初级产品的出13比重(46.57%)。后来虽然也有初级产品反超工业制成品的年份,但总体来说,工业制成品比重较大,从1993年开始,工业制成品的出13比重已达到80%以上,明显呈现主导态势。同时,从图4.3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中国自1980年以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动态演进历程。“f:P一⋯————⋯⋯⋯⋯⋯————III:}+一一⋯⋯一⋯⋯一⋯‘⋯————⋯~——⋯————一⋯。⋯⋯⋯⋯⋯⋯一一图4.3中国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动态演迸从1985年之后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中国完成了出13商品从初级产品升级为工业制成品的升级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主要就表现为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出12总额比重的变化。从图4.2所示的演进趋势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13的增长,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1:3的增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在劳动力资源上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13虽然不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长久之计,但目前阶段来说,不仅能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来为中国赢得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而且还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有利的途径,对于提高人民收入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最初的15.65%增长至1993年的42.27%,之后所占比重虽呈稳步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在降低,表明中国的出13商品结构已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状态。在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属于资源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出口的比重中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这类产品出口过多往往导致国内资源的匮乏,从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资源和原材料密一“jd,j● 浙江人学坝fj学位论义中陶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1j结构特点集型产品是不经济的,会使国内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约束的瓶颈的影响。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对此类产品要分别对待,有效控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本密集型中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可以看作是中国出1:2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例如机械及运输设备。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初级产品及其他工业制成品相比往往含有较高的附加值,出口往往引起技术进步和国内相关的垂直和水平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也会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除此之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重组和资金分配,对于高效地发展经济有巨大的作用。4.1.2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演进过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及时的调整过了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了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存的双线政策。进口商品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加工贸易的增加,进12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用于进口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配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发展依然处于首位,工业发展则相对落后,对工业品的需求较大,1980年至今,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总量都有大幅增长,并且工业制成品进12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初级产品。l982年到l985年期间,初级产品的进12额下降并不明显,但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则大幅增加,使得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相应降低。l985年以来,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基本维持在20:80,并且进口贸易持续增加。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所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最大,2006年,中国进口机械及运输设备3571亿美元,占工业制成品进12总额的59%,占中国商品进口总额的45%。图4.4较好的显示了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一.⋯-●;o一飘一。一.‰一得.謦.●!一端f‘≮8r一“‘gj尊蝣‘掣一嘲秽’一’1警蕊’一●-l●-●-■●■●‘●o—rI^叶‘,·寸h∞全。一●lr■甘n‘r、oo守。一rI一寸noh∞∞∞∞∞。c∞∞∞∞9口口于9争口口o9oo夸夺夸拿岔口夸9夸。夺全口o’夸口9口oo⋯⋯⋯一一⋯一~一⋯rIr、{r●r|rlf、I产l—I}1J绒t‘。{IiJ【L一再I{t“;0bk。1lIl【l=tEl图4.4中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1:2比重的动态演进∞如∞钾加O 浙江人学顾l:学位论文中国铭易结构的历史演边’j结构特点4.2中国贸易结构的特点4.2.1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点首先,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出13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1980年的50.3%降至2006的5.5%,相反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由1980年46.7%上升至2006年的94.5%。上个世-生?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初级商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初步升级。与此同时,出口商品的技术、知识含量、附加值也逐步提高。1994年以后,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机电产品终于超过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这已经能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12商品结构已经转变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121贸易结构。但是主要还是以机电产品、轻工产品为主,而高附加值的重工业产品所占比重仍需提高。其次,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加工工业产品在90年代后期所占中国出1:2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其中,绝大多数加工工业是由外商投资的。外商意在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13原材料和设备等,加工后生产成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所以一般贸易商品的出口在90年代有所下降。最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中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根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11日发布的报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已经又1982年的第28位上升至,J2005年的第8位。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服务贸易是多以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服务为主,所以附加值低,增值有限。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咨询、金融、证券等服务长期处于逆差,这将是中国升级出口商品贸易结构所必须突破的难关。4.2.2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特点首先,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进13结构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初期产品所在比重则持续下降,这种现象愈发明显。工业制成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在80年代后大部分年份里都维持在80%以上。而初级产品占进13,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内,虽然近期呈现增加趋势,但幅度有限。中国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显著不足,所以中国需要每年进1:3大量的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总的来说,中国是以进12工业制成品为主,进13初级产品为辅。 浙江人学fi)}!Ij学位论文中困贸易结构的历史演j2}’j结构特点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更积极的参-9了国际分工,尤其是90年代以后,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伴随着外资的进入,中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猛。所以,用于加工贸易的设备配件和原材料进1:3显著增加,占进12总额的50%以上。而相反,用于一般贸易的原料、关键设备进1:3比重下降。最后,中国实行出12导向和进12替代的双线贸易政策,所以技术引进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以引进成套设备为主。而改革开放以后则调整了引进工作的重点,增加软技术的引进。改革开放后的头20年间,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及其设备27929项,合同金额1055fL美元。这20年间的技术引进与合同金额分别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和的33倍和8.8倍。中国还将持续加强新进的技术引进,为中国“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人学硕Ij学化论文中固贸易结构动态分析5中国贸易结构动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最大的不同点是产品周期的假设,这种周期性最主要体现在贸易状态差异上。基于贸易状态差异所引起的国际贸易结构不同问题,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尝试揭示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的内在机理。本章主要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产品贸易状况和动态演进历史进行分析。确定产品贸易状态模型,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优化指标进行四类产品(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分别贸易状态计算。5.1产品生命周期的模型优化ColinA.Cartera和XianghongLia在2004年的文章“ChangingtradepatternsinmajorOECDcountries”中,利用分类贸易数据来研究的五个经济发达国家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其中包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这项研究涵盖了1980.1997年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大多数商品的国际贸易面临较少的边境保护。美国、日本和欧盟被发现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结构,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持续的贸易模式。ColinA.Cartera和XianghongLia将商品分类分为四类别,他们认为国际贸易结构中工业制成品是最有活力的,国际贸易结构中大宗农产品是最持久稳定的。工业制成品的NB呈现逐年增加的现象,而大宗农产品的NB则变化不大。ColinA.Cartera和XianghongLia的实证所利用的是NB指标(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标),NB指标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本章节将针对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标和其优化进行讨论。国际贸易的变化t尤其美国和日本两国)受到通货膨胀,收支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规律性。然而,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可以影响某种产品的进口额和出12额,却不能影响这种产品在类别中的进出12比重。本研究参考JosephE.Gagnon和AndrewK.Rose于1991年在((HowpervasiveistheProductCycle?))一文中提出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贸易结构的方法,如下式所示:NB:≥f导一等)×姗⋯ 浙江人学顺Ij学位论义中陶贸易结构动态分析其中,i代表从属于大类产品J下的一种产品,测算了在时刻t时,产品i在大类产品J中的出口与进口的比重的差值。在计算每一个时间点产品的NB指标后,进行产品i的NB指标的平均值p和标准差13的计算。当NB值落在[p.13,p+p】的区间内,则为国际贸易均衡状态;当NB值落在【p+p,+oo】的区间内,则为贸易净出口状态;;当NB值落在【-∞,w13]的区间内,则为贸易净进口状态。这样就可以通过NB指标的变化,来分析所有产品的国际贸易状态的改变,从整体上所有产品的国际贸易状态的改变构成了贸易结构的变化,从而分析贸易结构的演变问题。很明显,如果保持所有产品的贸易出口额的不变,所有产品的进口额均增加2%的情况下,NB依然不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成功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贸易结构的分析。但是,某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比重,也就是其在国际贸易中重要性无法体现。为了表示产品i在类别J的进出口贸易中重要程度,采用下式计算:州={×t爵+爵)㈩进一步,本研究用同一种产品i的NB在NV中的比重,来作为实证的最终指标,如下式所示:弧;=爱⋯新指标NK的优越性在于,它即体现了产品i的贸易状态,又体现了产品i的贸易重要性。由于可以得到同一重要性下产品i的贸易状态,因此可以用来跨产品类别J进行比较。本研究参考JosephE.Gagnon和AndrewK.Rose的NB取值范围,当NB值落在【p—f;,p+剀的区间为国际贸易均衡状态:当NB值落在【p+p,+∞】的区间为贸易j争出口状态;:当NB值落在【一∞,”一p】的区间为贸易j争进口状态。定义NK的取值:当NK取【一2,.0.31,则净进口状态。当NK取【-0.3,O.31,则贸易均衡状态。'-bNK取【0.3,21,则j争出口状态。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中国贸易结构动态分析5.2国际贸易数据的选取与分类本文要测算的是一国的国际贸易产品的贸易状态,考虑到战争等历史因素以及数据获得的难易度,将选取一定时期内的国际贸易进出13作为样本。在具体数据选择方面,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分位的贸易数据。将贸易数据分类为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详见附录1).因为工业制成品在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中占据主要的位置,为了经一步整合数据,达到比较理想的实证结果,参考Lall(2000)提出了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版三分位的商品基础上的技术分类,将工业制成品产品划分为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详见附录2)。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TheCenterforInternationalDataatUCD,日本长期统计,中国统计年鉴。本研究将分为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第一个维度是纵向比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第二个维度是横向比较,选取美国,日本做参照,在一段长期的时间跨度里,将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类比归纳,找到两个国家贸易结构的发展路径的规律。两个维度均使用到上述的实证方法及数据。lSITC4黼d技术类别分类d腿计算图5.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分位贸易数据处理框架5.3中国国际贸易产品的结构状态本章节将进行第一个维度的纵向比较。即分析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选取1984年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分位的贸易数据,按照技术分类分为大宗农产品(high-valueagricultural30 浙江人学帧lj学位论义中固贸易结构动态分析goods)、高价值农产品(high·valueagriculturalgoods)、其他初级产品(otherprimarygoods)、工业制成品(manufacturedgoods)。把农产品分为大宗农产品与高价值农产品两类,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高价值农产品相对于大宗农产品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可能出现不同的贸易模式,所以分为两类。从大类上来讲,前三类可以93为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第四类工业制成品则属于技术或者资本密集型产品。前三类产品和第四类产品会显示出不同的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构。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分位的贸易数据下,四类产品的代表产品与编号。1、大宗农产品:未磨粉的硬质小麦(SITC#0411);2、高价值农产品:活的牛类(SITC#0011);3、其他初级产品:原油(石油原油和自含沥青矿物中提出的原油)(SITC#3330);4、工业制成品:钢、铁、铜或铝制钉、螺钉、螺帽、螺栓、铆钉及其类似品(SITC#6940)。详细分类可以参考附录1。下面根据这种分类方式,考察中国从l985年到2009年之间,各个类别所占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因为贸易结构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本文只截取了中国从1985年到2009年的关键节点表示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状态。如下:表2中国贸易技术分类数据出口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 浙江人学够ilj学位论义中困贸易结构动态分析数据来源o.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本文选取的时间节点分别是1985年、1990年、2002年与2009年。原因如下:198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年,相对于1978年的懵懂,在1985年中国进出13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经济技术交流迸一步扩大。表明中国已经正式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比重明显高于出口,说明中国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但需求旺盛,相应的带来较大贸易逆差。1990年在中国贸易史上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因为l990年据海关统计,进出13货物总额达l1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总额620.6亿美元,增长l8.1%;进口总额533.5亿美元,下降9.8%。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进出口货物,出大于进13l亿美元,改变了自1984年以来连年逆差的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增强。此时工业制成品所占进出口的比例进一步缩小,表明中国向“中国制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年头,面对完全开放的市场,中国积极应对交出了一份非常骄人的答卷。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12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总额2952亿美元,增长21.2%。对外贸易规模显著扩大。并且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13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对美国出口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对香港区域出口585亿美元,增长25.6%;对日本出口484亿美元,增长7.8%:对欧盟出13482亿美元,增长 浙江人学烦I:学位论义中国贸易结构动态分析17.9%;对东盟出口236亿美元,增长28.3%;对韩国出口155亿美元,增长23.8%;对台湾省出1266亿美元,增长31.7%;对俄罗斯出1235亿美元,增长29.9%。这说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国之一。而此时工业剑成品所占出口比例高达81.24%,进口比例也同样高达70.88%,解释了中国贸易顺差的部分来源,确立“中国制造的地位”,并且也同样透露出中国加工贸易依赖程度过高这一隐忧。从表2、表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相对于2002年入世以后没有显著区别,依然面临加工贸易依赖程度过高的问题,并且伴随着双顺差,如何能进一步优化中国贸易结构,并向发达国家过渡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要问题之一。表2、表3列出了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WTO后的贸易结构转变,可以看出前三类产品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贸易状态,这也符合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特性,可以用Heckscher—Ohlin理论进行分析,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表现出的贸易状态也是一样。相反,第四类工业制成品却出现动态的变化,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进13大国逐步到入世后的“世界工厂”,这中情况并不能用H.O理论来分析,因为工业制成品更多的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这时可以引入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来解释,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可以转移到较发达国家而后再传递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形成了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中国目前依靠庞大的劳动力优势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模仿国的后发优势,为中国赢取了较大的贸易顺差,增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如果一直被定为在“世界工厂”的位置上,中国将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本文在之后将着重讨论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引入LALL(2000)的技术分类方式,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分位数据第二版,将工业制成品分为低科技含量的制成品(LT)、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MT)、高科技含量制成品(HT)三类。并把初级制成品(PP)、资源型制成品(RB)归为一类,具体分类细则可以参考附录2。5.4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分析5.4.1中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状态的转变以上分析表明,在中国的贸易中农产品的贸易状态相对稳定而且因为所占比重较小,对贸易结构的影响也较弱。相反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而且贸易扶 浙江人学顾I:学位论文中罔贸易结构动态分析态从1984年至今是发生了较大的动态变化的。所以为了能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具体内容,在Spss软件中,按照本章第一节所述的模型,按技术分类进行对中国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状态转变的计算。以便搞清楚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到底哪些在净出口,哪些在净进口。判断的标准采用之前提到的变量NK,NK∈【.2,.0.3】为净进口状态;同理可得NK∈[.O.3,0.3】为均衡状态;NK∈[0.3,2】为净出口状态。表41990—1992年与2007.2009年中国贸易结构转变2007..2009高技术产品加总j争出口均衡:争进口1990.1992净出口0.2960.0360.0430.3751990—1992均衡0.0300.0000.0300.0601990.1992净进120.0780.1030.3840.565加总0.4040.1390.4571.0002007..20092007.,2009中技术产品加总:争出口均衡:争进口1990.1992净出口0.1560.0340.008O.1981990.1992均衡0.0370.0000.0370.0741990.1992净进口0.1040.07l0.5530.728加总0.2970.1050.5981.0002007..2009低技术产品加总;争出口均衡j争进口1990.1992j争出口0.5740.0270.0100.6ll1990一1992均衡0.0520.0360.024O.1121990.1992净进口0.059二f}n6l0.1570.277加,总0.6850.1240.19l1.000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OECD,UNcomtrade从表4可以看出,与1990年.1992年相比,2007年.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有68%都与其处在相同的贸易状态,相对的中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这一数据分别是0.709与0.767。说明中国目前这个阶段的贸易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表5通过显著性检 浙江人学帧Ij学位论文中困贸易结构动态分析验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表51990.1992年与2007.2009年中国技术分类数据回归分析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系数T值可决系数样本量中国2007—2009中国1990.19920.745330.58473l高技术2007.2009高技术1990.19920.767IOO.61263中技术2007.2009中技术1990—1992O.8ll170.582184低技术2007.2009低技术1990.19920.843240.775159备注:显著性水平为I%5.4.2中国贸易结构的阶段性交化从上面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得出中国在21世纪初没有进行大的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但是并不是说中国的贸易结构一直是停滞不前的,因为相比与20世纪末,中国的贸易结构是有显著提升的。从表6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情况。表61990年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进出口比重1990年2(}09篮商品分类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总额100lOO100一.初级产品45.622.48.7616.69食品和活动物·16.98.I4.491.78饮料及烟草O.OO.2O.300.13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27.513.41.357.70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O.80.42.596.53动植物油.脂和蜡0.40.30.030.55 浙江人学坝lj学位论义中困贸易结构动态分析二、工业制成品54.477.691.2483.3l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3.217.34.7113.22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20.827.716.2616.43机械及运输设备16.624.739.0046.421990年2009年商品分类出12进12出口进口杂项制品12.17.931.076.71未分类的其他商品0.00.OO.200.53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从l990年的以出12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逐步转变为2009年的完全围绕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扭转贸易逆差,这是中国贸易结构阶段性飞跃的体现。当然,现在的中国贸易结构也不是非常理想的,结合表4与表6,很容易发现中国现在扮演着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世界工厂”:现阶段中、高技术产品j争进口远远大于净出13,说明中国没有掌握世界最领先的技术,还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反过来,低技术产品j争出12的比重为68.5%,净进口的比重仅仅只有19.1%,说明现阶段中国还是把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在附加值不高的低技术产品,充当“世界工厂”,而且这种贸易状态和世界分工已经相对稳定的存在了十几年,这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想要突破这种不利局面,首先耍弄清楚,中国目前处在什么样的贸易阶段,而选取适当的参照物是必须的,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可能会趋近一些较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所以类比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展先例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浙江人学顾I:学位论文中陶贸易结构动态演进定位6中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定位根据中国贸易结构现状,对中国贸易结构处在模型中的某个阶段进行定位。在美国和日本的阶段化特征分析中,可以预测中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基此开展中国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6.1美国和日本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6.1.1美国贸易结构演进的历史回顾经过工业化改革和民主制度建设的百余年的积累,美国顺利地成长为一个技术领先的工业大国,尤其凭借在二战中赢得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的实力和地位,伴随着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削弱,在战后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进行生产和产业的布局,最终形成了以美国为发源地和消费的最终场所,进行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而世界其他国家为生产车间的格局。这样,美国就从国外大量进口消费,同时技术创新获得的出口资金回到美国国内进行下一轮的投资获取利息和支援技术创新,形成一个高效的循环体系。但随着日本和西欧的日渐崛起,美国的贸易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冲击,尤其是在纺织、钢铁和汽车等重要的技术领域失去了竞争优势。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席卷了世界,美国跌入了经济衰退和萧条的谷底。从1974年开始,美国为了摆脱危机,实行了从自由贸易政策向所谓“公平贸易”政策的转变,其本质就是对其国内工业实行保护政策,同时政府为了使美国的出口产品重新掌握了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以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大力支持的战略措施。6.1.2日本贸易结构演进的历史回顾二战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积极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经历了高速发展,政府积极协助和鼓励日本的重化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日本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重工业化,日本出1:3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完成了计划的任务和目标。随着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日本贸易摩擦的日渐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进行调整,积极向海外扩张,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转移到海外,同时限制原材料工业发展,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强进口能力,扶持电子,汽车、电机等新兴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中罔贸易结构动态演j』f定位产业,完成了经济结构从出口导向内需主导型的转变,经历了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的艰难调整。日本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指出:技术立国是日本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利用头脑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是日本的必由之路。之后,日本大力扶持创新和技术,而日本企业也逐渐具有了自我研发的能力,从美国的霸主地位下获得了汽车等产业的国际市场,从跟随国向创新国演变。6.2中国与美、日国际贸易结构特征比较6.2.1美国和日本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特征由于本研究采用1961年之后的样本,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缺少出口初级产品的贸易阶段,因此,主要考察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状态。本研究继续采用Spss软件,对美国和日本自1961年以来每技术类别的产品的NK叠加,得到每技术类别的NK值。此时,NK值的取值范围为【.00,∞】。然后按纵轴为优化国际贸易状态指数(NK),横轴为时间(T)为坐标,就不难测算得出,自1961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的结构的确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美国而言,从1961年至2000年,总体上看,初级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呈现保持不变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也呈现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再下降上升的趋势。对日本而言,从1971年至2010年,总体上看,初级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呈现保持不变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也呈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上升的趋势。不难看出,两个国家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生比较多的波动,对应历吏,是两个国家的争夺贸易领土。两个国家对技术和创新重视,扶持新兴产业,这样的政策正确高效。本论文力图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分析中推断出的国际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发展路径。根据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状态的变化,认为两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阶段包括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的三个阶段。下面一日本为例,具体介绍三个阶段的特征:在上个世纪60年初期,日本表现为国际贸易结构的模仿阶段,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 浙江人学硕Ij学位论文中困贸易结构动态演进定位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均处于进口状态,此时,由于受到技术和创新的制约,国际贸易中只有利用人力模仿他国产品;70年代前半,日本表现国际贸易结构的跟随阶段,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此时,技术和资本的利用得到一定发展,可以实现跟随他国产品进行生产,但创新不足。7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过国际贸易结构的创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此时,由于技术和创新得到重视和实现,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本国以创新实现利润和出口,但是由于美国改变贸易政策,成功在日本手中夺回贸易的主动权,位居创新第一大国的宝座,日本失去部分创新的优势。6.2.2中国与美、日国际贸易结构特征比较从案例分析中,不难看出,中国要想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必须确实改变传统的贸易战略,以“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树立“技术兴贸”的基本国策,有效激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还要有步骤地有方法地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2)四分位的贸易数据,把产品分为四类: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得到美、日、中的基本贸易结构,选取三国不同时段但贸易结构相近的时点,得到下表:表7美,日,中1987年.1997年、2009年的贸易结构数据来源:OECD.日本长期统计,中国商务年譬 浙江人学硕Ij学位论义中隔贸易结构动态演逃定位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三国的贸易结构非常相似,都是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较大,初级产品的贸易较少,说明了三国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在农产品方面可以自己自足。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体现。但是时间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美国和日本掌握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技术,所以分别处在生命周期中的创新国与跟随国的位置,而中国则在模仿国位置上苦苦追赶,10年、20年的时间差就是最好的证明。表8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贸易结构相似性比较美国加总j争出口均衡j争进口中国净出120.1300.0870.283O.500中国均衡0.0350.03l0.0300.096中国j争进口0.2020.0930.1090.404加总0.3670.2ll0.4221.000日本加总j争出口均衡;争进口中国净出口0.1560.123O.22l0.500中国均衡0.0550.0140.0270.096中国j争进120.2300.0930.0810.404加总0.44l0.2300.3291.000数据来源:OECD,日本长期统计、中国商务年鍪其实表8的分类非常笼统,并不能说明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美国、日本类似,因为一直以来,美国和日本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双方的贸易是互补的,所以贸易结构一定会体现出差异,如表8。不过通过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贸易结构变动的趋势,中国目前处在模仿国的位置上也是必经的一个阶段,关键是如何尽快的度过这个阶段,向下一个更有利的阶段迈进,这些才是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分析中推断出的国际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发展路径,包括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为: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均处于进l-1状态: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主要体现在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中陶贸易结构动态演进定位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技术密集型的创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其中,在国际贸易结构的模仿阶段,由于受到技术和创新的制约,国际贸易中只有利用人力模仿他国产品。这些特征与中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结构类同,中国的初级产品处于贸易出口的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贸易出口的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贸易进1:2的状态。因此,得出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处于劳动密集型的模仿阶段.而从第六章测算所得图表的中不难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的结构发证了如下改变。从1979年至201O年,总体上看,初级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NK指数从总体上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上升的趋势。对发展趋势进行匹配,发现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NK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向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和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演进的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品类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比重从15.65%增长至l993年的42.27%之后,总体上虽呈稳步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在慢慢降低,也可以表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正在向下一个阶段演变。总之,论文将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定义为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的末端的。“6.3中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方向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结构演变的定位是处于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同时考虑到下一步会向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和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演进的趋势,所以将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定位是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的末端的。在此,拟对处于此阶段时的国际贸易结构提出预测和政策方法上的建议。此阶段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资本和技术的提升,由于现阶段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和出口促进战略不可逆转,所以,政府应该对进出13企业的独特发展路径实行差别对待和引导,从具体实情出发来做好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目前,中国出12商品,还是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从结构构成和出口总量的关系上来看,中国的出口贸易是通过增加出口商品教量来加以创汇。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 浙江人学硕lj学位论文中国贸易结构动态演进定位所占的比重,出lZl商品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贸易才能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根据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结构发展经验,技术创新是通向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的唯一路径,虽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政府的支持。具体来说,就是要积累资本、创新技术、培养人才。对于资本的积累来说,中国要更加注重金融体制的完善,发展金融产业的改革,健全资本市场的体系,发挥资本的优势力量,来引导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调整经济增长到健康有序的方式。对于技术的创新来说,“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必须和必要的,只有提高创造的能力,才可以实现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向下一个阶段演变。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控制资源型初级产品和资源和材料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扶持。总之,在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中,技术和人才是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掌握了领先世界的技术,就有了主导国际贸易的权利。因此,本文支持摒弃目前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支持企业创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拥有自己的技术,以领先的技术占取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当然在时间上,这需要比较长的等待,但也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才能成就成为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转型。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义结论‘j政策建议7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论文得出了主要结论,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抛弃“中国制造”至上的思路以及发展产品创新的建设等建议,最后,论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的进行了展望。7.1主要研究结论本研究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对SITC4数据技术类别分类方法,对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展开深入研究。首先,论文回顾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在国际贸易结构和产品生命周期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全文的理论框架基础。其次,论文分析了研究主体的产品贸易状况和动态演进,着重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贸易结构的主体及其变化趋势。再次,论文构建了国际贸易结构演变模型,选取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数据,同时也通过划分不同时期的贸易主体和程度等指标的构建,借助图表等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的路径。最后,论文针对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定位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图形匹配、指标匹配和特征匹配,最终论证和定位了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演变的阶段。总结全文,主要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在1978年到l98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出151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于1980年以后占据了半壁江山,近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I:Zl总额的比重日益提高,于2009年上升到30%。形成了一个新格局。2、在Spss软件中测算出1978年至2009年各年中国国际贸易的贸易状态指数,发现2009年初级产品处于贸易平衡的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贸易出口的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贸易进口的状态,这表明l978年到2009年,切级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出口状态转变于平衡状态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出口状态然后部分归于平衡状态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先进口状态然后部分归于平衡状态的趋势;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总体上呈现进1:3状态然后部分归于平衡状态趋势。可以得出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的方法和决策比较正确,技术也处于稳步改善中的结论。3、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分析中推断出的国际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发展路径,包 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文结论’j政策建【义括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的三个阶段。在国际贸易结构的模仿阶段,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均处于进口状态,此时,由于受到技术和创新的制约,国际贸易中只有利用劳动力模仿他国产品;在国际贸易结构的跟随阶段,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此时,技术和资本的利用得到一定发展,可以实现跟随他国产品进行生产,但创新不足。在国际贸易结构的创新阶段,主要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处于进口状态,由于技术和创新得到重视和实现,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本国以创新实现利润和出口。4、根据对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状态的测算,与发展阶段特征相比较,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出口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均处于进1:3状态,认为动态演进的定位是处于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指数下降,处于贸易进口状态的产品占比重下降,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指数上升,处于贸易出口状态的产品的比重上升,本研究认为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是处于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的末端,下一步会向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和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演进。同时,可以预期这种演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发展。7.2政策建议通过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的分析,以及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定位和预测,论文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l、根据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该更加重视、鼓励和支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发展。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扶持相关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工业制成品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2,根据初级产品46.74%处于贸易出口状态,28.21%处于贸易平衡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绝大部分处于贸易出121状态:资本密集型产品61.92%处于贸易进口状态,27.44%处于贸易平衡状态;技术密集型产品绝大部分处于贸易进口状态这样一个分析结果,政府应该加强对进出12企业的总体部署、规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资源整合等举措,活用中国丰富的劳动资源,资本密集型产品适度调整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重视发展垂直和水平产业,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技术密集型产品进一步 浙江人学硕Ij学位论义结论1j政策建议提升企业的技术投入,从而提高整体技术效率。而政府不能一味追求规模、追求高财政收入,而是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为企业如何需求自身最适的发展规模提供战略指导和引导措施,从长期来看,这将为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改善和国际贸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效应。3、从美国和日本的案例分析中推断出的国际贸易结构动态演进的发展路径,包括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案例分析的结论是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和学习国外一些经济制度层面的建设。中国现阶段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所导致的市场分割现象不剩于企业在国内国外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所以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有关方面加强对国内市场交易的制度壁垒的消除或减轻,注重国内市场信用制度建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改善内向国际化环境,企业的出口模式选择最终是希望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做好相关制度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葛4、对目前中国贸易结构演变的定位是处于劳动密集的模仿阶段的末端,下‘L步会向资本密集的跟随阶段和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演进,所以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资本和技术的提升,由于现阶段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和出12促进战略不可逆转,所以,政府应该对进出口企业的独特发展路径实行差别对待和引导,从具体实情出发来做好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而其中,创新是通向技术密集的创新阶段的唯一路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必须和必要的,但是根据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结构发展经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支持的。此外,还应该加大对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的鼓励措施和支持政策力度,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企业提高人力资本建设的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培训计划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能力,做好向企业输送高等人才的相关渠道建设。对于其它有助于提高产品创新的相关举措政府也应多加关注,必须充分意识到产品创新对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重大意义,只有产品创新得到了稳步的提高,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才有保障。7.3未来研究展望论文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围绕国际贸易结构和贸易状态的关系, 浙江人学坝lj学位论义结论1j政策矬议得出了有一定理论和现实启发的研究结论,但是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由于受现实条件的制约,论文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适用情况作了一个粗浅的尝试,研究方法上的不严谨和数据处理不得"-3也在所难免。针对以往研究和论文的不足之处,特提出以下几点研究展望:l、样本主体的选取。本文选取的中国贸易结构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使得研究结论有了较好的现实价值,由于以往的研究多采用发达国家,所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中可以考虑选取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相信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不仅能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断丰满和完善,也可以得出一些比较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更具有不定性和研究的必要性。2、样本数量的扩展。由于受现实条件的制约,论文在庞大的研究对象中只选取了l961年以来的国际贸易(中国为l979年以来)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方面因为数量不够多可能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完整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的情况。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不局限于1961年以来,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关国际贸易的数据,并尽可能多的扩大研究样本。3、采用分析案例的扩张。由于在研究强度上不够全面,案例分析只选取了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而两个国家没有完全表现出初级产品的变化过程,这使得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增大,没有关于初级产品的描述,在未来研究中还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搜集其他国家的数据,使得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I】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M】.BANTAMBOOKS,2003.【2】AlexanderJ·Yeats.China’Sforeigntradeandcomparativeadvantage[J].Prospect,problemsandpolicyimplication,WashingtonD.C.,WorldBank,1991.【3】Azhar&Robert.OntheMeasurementofProductQualityinIntra—Industry.Trade【J】.ReviewofWorldEconomics,2006(I42):476.494.【4】Balassa,B.ComparativeAdvantageinmanufacturedgood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6(68):315—319.【5】5Balassa,B.I989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PolicyandEconomicDevelopment【J】.HarvesterWheatsheat,l989【6】Bala55a,B·ReVeaIedc。mparativeadvantagereVisi‘ed:ananalysisofrelativeexp。rtshares,40.ftheindustrialcountries【J】.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1977(45):327—444.【7】Brecher,R.andChoudhfi,E.SomeempiricalsupportfortheHeckscher-Ohlinmodelofproduction[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1993(26):272—85.【8】Bowen,H.p,Learner,E.E.andSveikauskas,L.Multicountry,multifactortestsofthefactorabundancetheor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7(77):79l_809.【9】Carolan,T.,Singh·N.andTalati·C.ThecompositionofUS-EastAsiatradeandchangingcomparativeadvantagef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I998(57):36I一89.【10】Colin&XianghongL.ChangingTradePatternsinMajorOECDCountries【J】.AppliedEconomics,2004(36):1501.1511.【1IlCotsomitis·J.,DeBresson,C.andKwan,Are-examinationofthetechnologygaptheory.oftrade:someevidencefromtimeseriesdataforOECDcotmtries【J】.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199l(127):792-9112】DouglassC.North.TheStateofEconomicHistory【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5(95):86—9l【13】DouglassC.North.StructureandPerformance:TheTaskofEconomicHistory【J】.EconomicLiterature.1978f16):963.978f14JHaiy7ingzhao.ForeignTrad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㈨pastperformanceandfuture47 challenges,AsianDevelopmentReview,1997(15):88—197【15】Gagnon,J.E.andRose,A.K.DynamicPerSistenceOflndustryTradeBalances:HowPervasiveistheProductCycle?【J].OxfordEconomic,1991.【16】Greenaway,D.andTorstensson,J.Economicgeography,comparativeadvantageandtradewithinindustries:evidencefromtheOECD【J】.JournalofEconomicIntegration,2000(15):26阻_80.【i7】Grossman,G.andHelpman,E.ComparativeAdvantageandlong-runEconomic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l990:736—8l2.【l8】Harrigan,J.Factorendowmentsandtheinternationallocationofproduction:econometricevidencefortheOECD,1970--1985,【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i995(39):23-41.【19】Krause,L.B.ThestructureoftrademanufacturedgoodsintheEastandSoutheastAsianregion,inTradeandStructuralChangeinPacificAsia【J】.UniversityofChicagoPress·I987:205-26.【20】Lall.TheTechnological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DevelopingCountryManufaeturedExpoas【J】.i985一1998.QEHWorkingPaperSeries·No,44,2000.【2i】Lundberg,L.andWiker,P.SkilledlabourandinternationalspecializationinOECDcountries[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Economics.1997(1i):369-85.【22】Lutz,J.M.andKihl,Y.w.TheNICs,shiftingcomparativeadvantage,andtheproductlifecycle[J].JournalofWorldTrade,1990(24):l13_34.【23】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24】Naughton,B.China’SEmergenceandProspectasaTradingNation【J1.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2,1996:273-344【25】PaulKrugman&MauriceObsfeld.InternationalEconomics--TheoryandPolicy【J】.1991.【26】Richardson,J.D.andZhang.C.Revealingcomparativeadvantage:chaoticorcoherentpatternsacrosstimeandsectorandUStradingpaftern?lJ】.NBERWorkingPaperSeries7212.1999.【27】Trefler.D.Thecaseofthemissingtradeandothermysteriesf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5(85):1029_46【28】Vernon.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J】.QuartenyJournalofEconomics,1966:190.207.【29】Yi·K.M.Canverticalspecializationexplainthegrowthof、、orIdtrad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3(1II):52-102. 【30】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59).【3l】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7).【32】黄晓玲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33】李磊.中国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0(5).【34】李宗凯,毛永彪.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评价【J】.财经科学1998(5).【35】廖庆薪、廖力平.现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f1).【36】刘重力.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1).【37】尚琳琳.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8).f38】徐海宁等.中国对外贸易f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39】杨柳.对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9(6).【40】尹翔硕.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6).【41】尹栾玉.美、日对外贸易战略转变的特征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7(2).142]于春萍.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顽4学位论文2004.【43】岳昌君.中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化与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0(2).【441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61).【45J张曙霄.李秀敏.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措施【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f46】张皿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47J赵晋平.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及其调整对策【J】.管理世界1998(4).【48】钟慧.新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际贸易问题l999《1).附录附录1国际贸易标准四分位数据产品分类表大宗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其他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OOll一02j20460—048x05410544-054×034I一03xx其缝商品233l一23xx2440—24xx25ll一251xX4O.一l2l1Jql4-、,fO7UO0 07210741一074x075l—0752l211—12lx222l一22xx23202631-26340561-058x06l2-06lx0620-06XX0712-07lx0722-073007xx0811-09xx1110-12xx2111—2lxx2613-261x2640-26592681—268x2911—29xx4111—41134232-42xx附录2技术分类对照表‘J:7.1,.t:h、.,.’Il·’1i-/。n。2一、n一二。-oJ’LI二:l:o.,:’‘”.、}f_、、t.1‘k’·l:lI::。.rlh!7.’.:1I:’、’L—r,‘-~.j:?’、:1:.、、。iL.:.【._。【-:::.‘·,二ltl..-;’{{I..⋯:l:1.{·二:‘、i.:,..i一..!·I:·.:..’LIjj⋯‘-7.:、.、.:.,pl-⋯.?‘.u?’二j=。!:::。,1-。。:’L:··l-:ll:h.:..’。-一::一‘.:1‘1..一.。。“.j二:.‘·‘n.:I-.’~”:、k二ll{j·.、-.i—l’:j^:::、|-.;’::’.‘、.‘:二。、¨+’:.:..::_。:‘:’、:一~.:r’1。:.:、l::‘..二;l.、‘.:.7.·.:+2665-26722690-26xx2711—27xx2814-28xx2xxx3221-32xx3330-33xx3413-35lO3xxx6112—61xx6330-63xx6611-66396671-66xx6712-671x6811—68XX‘J二;.-1L.!:jr^I、.t.k、,,n:·-K‘·j14^tc.t:PrcP。+fc.1r?‘r?vrlln。~ctc:、船!.¨.r0l·h"~。:、÷.IIiI、El?:‘hllh、5{!k.1、n~“‘{:’l_lI.。、l。“:fhq”L·111L、一m瓴’m.:~L、:1:‘.I:rtl,-J:·:一‘’:、·?。凡:’1..t:!·:碍!lFI,“i.^’:.r.:t.:;·c-,;r.1.-二、:.。九、.~If.’rr.卜.Ih{{~l一1一f、.,’~{.‘:.-r一凡{:j‘!..5‘}‘‘L~·二、kJ’..1。1lt~.j·.,:,.。‘r-.·:二I:-l’。..-。1.{.。一.?:t.L—i‘。,ftrjcrl::.\?⋯.·。“。、.’‘·.n~i.:,、J一.11.⋯.f“!.二I-“⋯:,:1::JI⋯l二‘jmj『、,.、·::.‘L:.h.:、lm。j二:。f’::^r二-t‘:-..小I.一h‘二.、强‘■.r.?:^‘~r二iiPlI『I.1t,:.+一r.::ll、!、:.:.:j.‘,.::+.~、二;、。二一::一、n。^.、,.t.j.t.2⋯’、_.:‘,::.:.’:.、1.j1。.。+‘⋯:.“..、、I:1.II、.’n‘.:’~’.1-nl::p!。‘.j,::I:1j:二i:-‘.i~^,1Il_athrrtl二l^.L卜.rLt.:nt:11:、h:t””,ljI?:jfkL、:-rt:jJr二nj、£:IL×:.1。j,m气二’:u1f‘。I。u.·j.。。『气:l、:卜~。V.'.n_“..:-p:n.=;Knn。j.:.:,~.、5一Io“::}、:-。:t.¨、f弓:、?州0j■、:⋯:.?二l。rf·!1..or‘、::xt:⋯·t~L·、、I气。·l?-,r.·_:i:二.t。、’!!r.noo.{.:.11J.·、l:^t.I_I■‘、、:‘1.一I::√-;+.-、t‘h:1、.:。?J.Il::·I:jlt:、、I;Ln’.·二.·,-r.:1:::.’。’tr’-;o‘’j:-._~-.;i:+1--..,:·。一:r1.’c、k!二.::1:.、:?:1t:.·、{’1.x:.:..:~:.-4..:...、~、:l_L、{-II~..:‘..'r^.、:1.:.、:⋯::11.:c-气:J7.、r¨:..:i11:·t’!‰?k×。.k,一p..,)..,.●l●●一 二“1Cotla,n二l·×、x。“·iCXCt·、鼬:anffl'aain3Ir27ll:eft“17er、。rude273St·’nr.sandJf—RI"a、el274Sulphul,.1rt-rt雕r“277NJturalabTasivt;、no、279Other。rti。jcmlnefJ!、20lLl,udcanimaltrialcrlal’rles2”二Cl,uderegm札LoJjsno"L-‘:‘,a1.112nltcandpeat、、’‘:rudep,xroleum’41‘;3s.naturalandman'dfa“ufedf)RjSIl、’cf.一.'1UFI'31"n.CU.’、二l‘一rnrcn~cmLnt-●Pi。L?r,S3NKkc!一-k{Alum',nlumf,^;1名jd¨^,Zln‘-,卜_I‘:nn2lMa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