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

ID:12185299

大小:4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6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_第1页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_第2页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_第3页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_第4页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研究摘要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基于EKC模型,采用平均分配余量的分解方法,构建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0-2005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变化效应均值为19.55%。其中,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引起的变化效应分别为15.76%,�-0.86%和4.65%。总的看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N”型关系,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变动具有增量效

2、应,这是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碳排放差异性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量效应,但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技术效应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具有正的效应,从减少碳排放角度来看,现行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并未发挥优势。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发展调整具有一定的意义。关键词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解分析模型;效应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3-0038-0516改革开放以来

3、,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绩效,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带来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1990-2003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7亿t,增幅超过73%,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1]。尤其是2005年的《京都协定书》的生效,虽然没有对中国提出减排任务,但却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及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更是中国国际政治交往中的重要内容。针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检验和拐点阈值的预测,类似于经济发展

4、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2~3]。但倒“U”型并非两者唯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不是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办法[4~6]。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许多其他社会因素也会影响环境质量[7]。分解分析法能够揭示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在生态、环境领域分解分析方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8~10]。为此,本研究在EKC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分解分析法分析中国碳排放变化的机制。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BT)]为解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的

5、简约式回归方程进行分析,以直接模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估算出污染排放的16变化趋势。在分析过程中,假定除经济发展以外的其他因素对碳排放影响不变,用方程中的截距项表示,得出经验方程[11~12]:式中:yi表示第i年碳排放量;x表示经济发展变量(常用人均GDP表示);εi为截距项(包括技术、贸易、制度等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βi,i=1、2、3,模型具有不同的意义。具体来讲,当β3≠0时,模型刻画了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N型或倒N型曲线关系;当β2≠0且β3=0

6、时,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U型或倒U型曲线关系;而当β1≠0、β2=0且β3=0时,模型反映出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单调变化特征。1.2碳排放的分解分析EKC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着理论上的局限性[13]。为此,在EKC模型难以全面解释碳排放机制的情况下,分解分析的方法被引入EKC研究中,以定量分析碳排放变化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碳排放的变化看作经济规模(以GDP表示)、产业结构(七大细分产业分别占GDP的比例S�it)和碳排放强度这3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碳

7、排放变化分解为3种不同的变化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碳排放分解模型可用下式表示:16式中:Et为碳排放量;Yt为t年GDP,代表规模效应;S�it(S�it=Yit/Yt)为t年i行业GDP占全国GDP的份额,代表行业结构效应;I�it(I�it=E�it/Y�it)为t年i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代表广义技术效应。本研究采用平均分配余量的方法计算碳排放各类效应的贡献率[10,14]。式中:gx=(xt-x0)x0为t年变量x相对于基年的变化率,x代表r,I�it,S�it,Yt;e�i0=

8、E�i0/E0为基年各行业i的碳排放比例。若三要素变化相应引起的碳排放效应为正值,表示各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冲击在增长,其变化值为碳排放量变化的增量效应;反之,为减量效应。1.3数据来源与说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6-1999年,2006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包括全国31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资料限制没有考虑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3个地区)。行业划分采用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并结合中国统计年鉴所划分产业结构,具体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