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 信息 技 术课 程中 教 学目 标的 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电化教育总!’(期理论与争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分析"冯学斌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全!Y教学目标的阐述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信息技术课程是否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揭示了信息技术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便是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本的总方向,是与全国普通中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分不开的。文正是从教学目标的概述、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所有教编写等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从某种意义上
2、说,所有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目标取向目标教育目的都要以教学为中介才能实现,所以教学本身就可分类目标编写以被理解为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进而用来指导教学实施工作,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概述这是教学工作者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Y教学目标的取向全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确定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并为培养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制约作用。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3、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由于人们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的重点以及知对于完成这些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差异,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解不同,因而对教学目标的取向会有所不同。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多年来,在教学设计中比较流行的是以行为方式来陈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述的目标,即行为目标,它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科
4、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教学目标是趋向于采用行为目标的方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式来陈述的。它在叙述上主要是关于学生学完信息技术课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程后所引起的认识作用、思考作用、理解、技能、鉴赏、态度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等方面的行为变革。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术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民族全体国民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得到培养和提高,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01(*+)’,*23’441,)(*+)’,&*,056(7,’2’89:";;<=>综上所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6&)06,
6、+)*23’44)++66’,@,-’.4*+)’,A)+6.*(9B7++C>DEEEF*2*F’.8D),G术必修课》、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2)+F7+42去并加以整合,充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这既#!$%46.)(*,A)H.*.9%&&’()*+)’,*,0%&&’()*+)’,-’./01(*+)’,*23’4G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41,)(*+)’,&*,056(7,’2’89:";;I=>576J),6@,-’.4*+)’,K+*,0*.0&
7、-’.K+1G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据此,06,+&A6*.,),8@,-’.4*+)’,?’E6.>L1)20),8?*.+,6.&7)C&-’.A6*.,),8B7++C>DEEEF*2*F’.8D*&&2D)CM,),6F7+42我国教育部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写入了!"世纪教育振兴#N$O6,09>@,-’.4*+)’,A)+6.*(9《网络科技时代》!PP"年<期行动纲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了#Q$R)(S*62LF/)&6,H6.8*,0T’18U’7,&’,B3
8、’4C1+6.&S)22-’.),-’.4*G“十五”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十五”教育发展规划。这无疑对+)’,C.’H264&’2V),8>A6*.4),8*,0+6*(7),8+6(7,’2’89),(’,+6W+7++C>DD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提高适应新世纪信息社会6.)().F&9&F601D),7’46D0)86.+&D(’4C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