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51515
大小:6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小学品德有效课堂实践与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有效课堂实践与感悟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就应带领孩子就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进行整合、改造和重组,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利用、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返璞归真,真正做到让品德课“活”起来,使孩子在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如在教学《拥有一份好心情》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整合、改造和重组,采用了模块设计,讲究广度和深度,突出主干,深入教学细节和学生的生活。我在引导学生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只有美丽的心情才会快乐,从而上升到一种美的境界。设计了一条从认识—寻找—选择—分享—规划的主线,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既有
2、利于提供给学生更符合学情的学习资料,也给予自己得以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教师是学习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灌输”的模式变成了“感悟”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质疑、观察、讨论等方法来认识、领悟问题。 如在教学《互相谦让》时,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羊和小牛在一座独木桥上相遇,互不相让,最后一起掉进河里的情境。当学生看后似有所悟时,我不失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故事的经过。“他们该怎样做呢?”我又进一步启示。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分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汇报,自己选择角色,带上头饰进行扮演。
3、这节课学生能真正悟出不互相谦让的害处和互相谦让的好处。他们的“悟”来自教师的“导”。学生从感知到领悟的过程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既达到了“晓之于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仁爱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真理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让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途径: 一、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学生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碗一推就走。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小事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二、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
5、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
6、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首先在目标上,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信念和习惯上。这里的信念和习惯指的是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我们要利用课程资源,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利用主题班会,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把学生置于集体环境中进行教育,往往收效甚大。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受到感染,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如我们经常开展“学习《小学生守则》争做文明小学生”“争做礼仪小学生”“诚实守信,做文明小学生”“父母小帮手”“环保小卫士”等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情操得以陶冶。另外,班主任针对班里随时发生的情况,经常给予疏通,树立正面典型,使学生明辨
7、是非,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