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ID:33747906

大小:3.30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8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_第1页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_第2页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_第3页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_第4页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HPC)→形态上开始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120~160g/l女性(3.5~5.0)110~150g/l新生儿(15~20)180~190g/l儿童(5~12)120~140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

2、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120g/LHb<90g/LHb<60g/LHb<30g/L女性Hb<110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3、MCH:27~34pg,MCHC:320~360g/L(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MCH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

4、散程度RDW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患者RDW↑,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患者RDW↑;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白细胞参考值成人儿童新生儿WBC计数(10/L)(4~10)x10/L(5~12)x10/L15~20x10/L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05x10/L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x10/L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

5、片和骨髓检查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⑴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其他,如

6、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²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²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²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²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²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各种病员菌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外周血分5

7、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如果在疾病的进行期出现核右移,表示疾病预后不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在于组织中组织中的含量:外周血含量=(100-500):1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活性物质,并吞噬其释放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限制过敏反应并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E的增减意义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Ø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等;Ø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Ø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肺吸虫病Ø某些血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