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

ID:33747847

大小:165.0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28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_第1页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_第2页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_第3页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_第4页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崔建华教授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9/6/20211崔建华心理工作室E:cjh0109@126.comT:13067136331O:22919810H:225188769/6/20212崔建华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企业咨讯与培训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督导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编委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泉州市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9/6/2021

2、3本章要求:本章所述内容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的基本诊断技能,不但要求心理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鉴别诊断,而且还要能够识别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病因。9/6/20214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鉴别诊断第二节识别病因9/6/20215第一节鉴别诊断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第二单元识别重性精神病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9/6/20216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一、学习目标对神经症与正常心理、器质性精神病、人格障碍的鉴别。二、工作程序(一)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分界线。(二)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专栏1-1)关于神经衰弱。9/6/

3、20217三、相关知识掌握和分析不同神经症的案例。(一)恐怖性神经症。(二)疑病性神经症。(三)焦虑性神经症。(四)急性惊恐发作。(五)强迫性神经症。(六)长期抑郁反应。9/6/20218四、注意事项(一)有些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求助者,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精神障碍的症状,要仔细询问加以澄清和鉴别。(二)有些人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现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当刺激消除后,情绪好转,症状消失,这可以称为“神经症性反应”。(三)所谓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是指求助者的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9/6/20219第二单元识别重性精神病一、学习目标

4、掌握重性精神病的核心症状并能准确识别。二、工作程序(一)学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二)重点掌握ICD-10中常见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知识。9/6/202110三、相关知识学习ICD-10中有关知识。1、双向情感障碍—F31。2、抑郁症—E32#。3、恐怖障碍—F40。4、惊恐障碍—F41.0。5、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7、适应障碍—F43.2。8、分离(转换)障碍—F44。9/6/2021119、难以解释的躯体住宿—F45。10、神经衰弱—F48.0。11、进食障碍—F50。12、睡眠问题(失眠)—F51。13

5、、性功能障碍(男性)—F52。14、性功能障碍(女性)—F52。15、精神发育迟滞—F70。16、多动(注意缺陷)障碍—F90。17、品行障碍—F91#。18、遗尿症—F98.0。19、居丧障碍—Z63。9/6/202112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一、学习目标了解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识别人格障碍。二、工作程序(一)学习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1、早年开始,童年或少年起病;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持久的适应不良;3、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二)按CCMP-Ⅲ(《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001),识别人格障碍及其

6、分类。见专栏1—2。9/6/20211360人格障碍[F60特定的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60.1偏执性人格障碍[F60.0]60.2分裂性人格障碍[F60.1]60.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F60.2]60.4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F60.30]60.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F60.4]60.6强迫性人格障碍[F60.5]60.7焦虑性人格障碍[F60.6]60.8依赖性人格障碍[F60.7]60.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F60.8,F60.9]9/6/202114第二节

7、识别病因第一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第二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第三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9/6/202115第一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一、学习目标学习寻找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二、工作程序(一)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二)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三)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四)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9/6/202116三、相关知识(一)生理功能的改变与心理活动的改变的相互关系(身心反应)。(二)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

8、行为异常。(三)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四)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四、注意事项(一)夸大的描述和歪曲的解释的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