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24158
大小:42.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明清徽州书院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露出精神来了,如今人说平话者然,一拍手又说起,只管任意说去”;又云:“《史记》如二人说话堂上,忽撞出一人来,即挽入在内”。由此可见,他是把《史记》写法与平话小说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从中悟出写作技巧。归有光所写多为社会中下层及一些孤儿寡妇的日常生活。张士元说:“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也。”(《震川文钞序》)。他用小说的白描手法与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小文章”。闻一多先生指出这种写法,给散文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桐城派”对归有光的继承,正在于这种“小文章”。刘熙载说归有光“小文章好”,章太炎也说“刘才甫(
2、大)小文章好”,可见两者之间的渊源。吴敏树还认为:“桐城派”始于方苞,盛于姚鼐。方苞处在明亡未久的时候。方氏一家与明末的东林、复社关系极密(左光斗、方孔、方以智、方文、钱澄之皆是与东林、复社有关的人),方苞父亲亦明末遗老,方苞兄弟是在遗老杜、张怡等人直接熏陶下成长的。特别是在当时,讲理学、讲文学,首先都要讲气节,要严“夷夏之防”。方苞早年与李、戴名世交好,应该是由于气类之同。彭绍升说:方苞“所书明季诸公逸事,发微阐幽,生气坌涌,尤足使顽廉懦立也”(《望溪逸稿序》)。不难想象,如果不是文字狱的关系,方苞的文章内容,应该是继复社、比《南山》的。事实上,桐城民间至今亦尚以方、戴并称为
3、“桐城派”;就我们看来,不仅戴名世,钱澄之亦当为“桐城派”之祖(章太炎先生、陈石遗先生亦曾有此看法)。复社文人、明末遗老比较关心现实,文章较有内容;但在文理、语法上不甚讲求。方苞说:“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越间遗老尤放恣”。从纯洁语体(见后)、严密语法来说,方苞主张“气清词洁”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如果以气清词洁之文写较有社会内容的作品,那应是很理想的。但是,清王朝一面提倡理学,一面大兴文字狱。“方戴两家书案”发生,桐城人被株连的甚众,方苞亦因之下狱。戴名世既腰斩,《南山集》等成为禁书。文字狱使方苞及后来的刘、姚等人危惧,谨小慎微。因而,桐城派只写一些“小文章”,就是势有必至
4、的了。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件事。方苞原与反程朱理学的李至好,方苞命自己长子以李为师,可见方苞对颜李学派是赞同的。方苞出狱后,宰相张廷玉要保荐李,方苞曾力加劝阻(以上见戴望《颜氏学记》),看来还是有意保持李的名节。然而,方苞后来又诋排颜李。曾国藩说方、姚“未得宋儒之精密”,就我们看来,“未得宋儒精密”也许是好事。所以把桐城派与程朱理学等同起来,也是未必恰当的。原载《江淮论坛》1980年第5期,题为《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节录第一部分。明清徽州书院考述庄华峰徽州文化发达,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早在南宋淳ﳌ五年(1245),徽州太守韩补上书·401·奏请创建歙县紫阳书院之后,徽
5、州各地书院纷纷兴建,至明清时期达于极盛。本文拟就明清徽州书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一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据《唐书·艺文志》载,当时有集贤书院。但这是设于朝省的藏书、修书机构,与汉代的东观、兰台,清代的文渊诸阁相似,并非士子肆业之地。作为讲学授徒培育人才的书院,是在唐末五代时有的。到宋初依马端临《文献通考》之说,便有了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著名书院。而安徽最早的书院,则是欧阳修任颍州太守时,于宋皇ﳌ元年(1409)建立的阜阳西湖书院。嗣后,安徽各地书院陆续兴建,但宋元时期仅为44所,至明清两代,才迅速发展,先后建有252所。不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
6、衡,安徽各州府的书院之数也参差不齐。那么,明清徽州书院在全省所占地位如何呢?根据光绪三年(1877)修刊的《安徽通志》及光绪三年以后修刊的22个府、州、县志所提供的材料,并以清代行政区划为准,我们可以对宋元及明清时期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参见下表)。①古代安徽书院地域分布清代安徽徽州安庆宁国太平庐州凤阳颍州池州滁和广德六安泗徽州政书区占安徽院省府府府府府府府府州州州州州%朝代数宋元442711361120002061.4明清25266272214202214181358131026.2明清占古代%85.1719696827796939010010010087100上表告诉
7、我们:(1)仅徽州一府,宋元时期所建书院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以上,明清时期,仍然遥遥领先。(2)徽州书院,绝大部分兴建于明清两代。所建书院之多,使其成为全国书院发达的地区之一。史载,明清两代“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②州。”由此可见,明清徽州书院之发达,不仅在安徽独占鳌头,而且在全国也居于前列地位。③徽州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有三:一为生员、士绅际会读书之所。如歙县紫阳书院即属这种类型。当时,该院被视为朱子道学之所在,是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每年正八④九月,衣冠毕集,自当事以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