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文化document

冀东文化document

ID:33713106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8

冀东文化document_第1页
冀东文化document_第2页
冀东文化document_第3页
冀东文化document_第4页
冀东文化documen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冀东文化documen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冀东文化圈的历史特质作者:赵朕           河北省“三冀文化”课题组发表的《“三冀文化”当成为河北主流文化——关于准确定位河北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建议》指出:“冀东的唐山、秦皇岛、承德虽属于燕文化圈,但由于板块相对独立,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诚然,   按德国史学家费里茨·格雷布纳和奥地利民族学家威廉·施米特的文化圈的理论,文化圈是一个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由若干文化元素,诸如经济、器物、社会、道德、宗教、民族、风俗等,相互联系地排列在一个地域内,构成其传统相同或相近、功能相互关联的有机文化体系。文化圈的分布,并不是以

2、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为标志的。文化圈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自然生态的、民族经济生活形态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信仰的、稳定的民族历史沿革的、不稳定的民族迁徙和战争及文化移动和融合等等。不仅有跨国的民族文化圈;在一国之内也有很多跨省区的文化圈;甚至一个省内也有跨市县的文化圈。   基于文化圈的理论,反观河北的文化历史,由于历史因素的作用,大致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以冀南邯郸为核心的赵文化圈、以冀中保定为核心的燕文化圈、以冀北张家口为核心的汉蒙文化圈(或称洋河文化圈)和以冀东唐山为核心的汉满文化圈(或称滦河文化圈)。这些文化圈的实际范

3、围通常与临界的省市相勾连。具体到冀东滦河文化圈,它包括唐山、秦皇岛、承德等市。自夏商周以降,流经冀东这个地理区域的885公里的滦河,作为一条母亲河,养育了两岸的山戎、鲜卑、契丹、满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以多民族和移民文化相交融为其显著特征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人们通常说的河北燕赵文化圈,产生于战国时代对中国文化圈的概括。时至数千年之后,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这种文化圈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演变。我们弘扬某个地域文化的基础是廓清这个地

4、域的历史文化特质,需要厘清冀东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多民族文化的聚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地域分布和人口数量占有绝对比重,但在边远地区则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交叉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文化圈。以冀东地域而论,虽说自古以来这里的居民以汉族为主体,但从历史长河的轨迹看,这片热土却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造就了多民族聚合的文化圈。在商朝汤王时期,冀东是个方国林立的地区,较大的方国有燕(今北京、蓟县一带),较小的方国有孤竹(今卢龙

5、、滦县、迁安一带)、山戎(今玉田一带)、令支(今滦县、迁安一带)无终(今遵化、丰润一带)等。当时的孤竹国因伯夷、叔齐的的谦恭礼让而闻名,而山戎和令支是游牧民族,出自东胡,即是后来的鲜卑人。可见远在三千多年前,冀东地域就是汉族与北方民族聚合的地区。  尽管冀东大地地广人稀,但却一直是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由于这里地处边地,土地肥美,成为东北部民族觊觎的一块甜美的奶酪,实力强大的东北民族都产生了品尝的欲望。首先动用这块“奶酪”的就是鲜卑人的先祖山戎人。   公元前664年强悍的山戎进犯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兵败,

6、退居孤竹国,齐桓公继而进军孤竹国,并将其灭掉。“老马识途”和“寻蚁求水”的典故,就出自齐桓公伐孤竹的征程中。到了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1年燕昭王执政时,重用乐毅为将,联合各国攻破齐国。公元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打败了经常侵扰燕国北部地区的山戎,将原属孤竹国和山戎、令支的大片土地,划归燕国。接着,秦开又挥师东进,占领了整个辽东半岛。由此燕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然而好景不长,燕昭王去世后,齐国乘势反攻,占据了燕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将燕王喜赶到了辽东。公元前222年,居于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发兵辽东,吞并燕

7、国,冀东地域被燕国管辖了78年之后,便易手为秦国的版图。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并于公元436年,拓跋氏跨越长城,占据了冀东地域,在令支(今迁安一带)设立治所,管辖渔阳郡(即秦汉以来的辽西和右北平郡,即今秦皇岛市一带和唐山的西部和北部)。公元472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后,将燕长城以北的30多万鲜卑人内迁到徐无、土垠(今遵化、玉田一带),推行汉化政策,鼓励鲜卑人说汉话、易汉服、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从而在北魏统治的98年中,鲜卑人大量南迁,形成了最初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第二次民族迁徙是在公元9

8、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之后。公元923年耶律阿保机拥兵南犯,攻克平州(今卢龙),设置节度使。辽国本来是游牧民族,可是占据了平州、营州(今昌黎西南)、蓟州(今蓟县)等冀东的地域之后,在与汉族202年的接触过程中,开始重视农耕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