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11505
大小:160.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参加现代学徒制培训班的心得与思考朱锋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加现代学徒制培训班的心得与思考朱锋钊为了切实提高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建设。2017年12月16日-17日我参加了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在长沙举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培训班”培训。全国共有160余所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的专家团队成员构成具有权威性: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鹏飞,现任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室副主任、研究院杜怡萍;现代学徒制专业典型案例负责人
2、清远职业学院吴琼教授;现代学徒制学校典型案例广东旅游学校校长董家彪教授;现代学徒制典型企业案例广东南沙大酒店总经理杨结;现代学徒制典型学校案例天津现代职业学院院长李国祯书记。本次研修班针对性强,内容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与政策解读;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的路径与方法;校企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案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操作要领;典型经验介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培养方案的结构与实施条件;师傅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建设
3、等。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
4、,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校为主
5、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
6、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职业道德等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的特点(一)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
7、(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二)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或者是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
8、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三)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学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