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

ID:33703485

大小:62.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8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_第1页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_第2页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_第3页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_第4页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礼教视域下汉代道德建设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利用礼教进行道德建设比较成功的朝代,不仅礼教和德治天下的理论不断完善,而且运用礼教推行道德教化的实践也逐渐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汉代在道德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全社会普及礼文化教育很有必要。关键词:礼教;汉代;道德建设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65-03道德建设历来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之策,在进行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礼教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统治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蕴道德建设于礼教的外在形式之中。对社会个体来说,礼是自身修养的重要表

2、现,“不学礼,无以立”。对国家来说,礼是维系社会道德的重要途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1]2。正如当今学者所认为的:“礼是国家的权力机器、国家推行的教化、社会的制裁力,以及通过个体的道德自律共同来维持宗法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2]59要研究古代道德建设的状况,礼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中国古代,礼教的真正定型是在汉代,而用礼教来进行道德建设的成熟模式也是在汉代真正确立起来的。深入剖析两汉礼教理论并探讨礼教的实践机制不仅有利于深化汉代历史研究,而且对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具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汉代的礼教与德治天下理论尽管学界对"礼教”内涵的理解尚不统一,但总的来说,“礼教

3、”就是用“礼”的内容和礼的精神对广大的社会成员进行教育、教化,力图达到稳固统治、稳定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目的的活动。礼教既可以指以礼进行教化的内容(礼本身的要求),也可以指以礼进行教化的活动,它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含义,礼教的对象是臣、民,礼教的主体既可以是君,也可以是各级官僚、家族尊长、知识阶层等。礼教和道德关乎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它向来是国家干预的重要领域。近代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以来,礼教一再受到批判。当今学者们对礼教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邹昌林认为,礼教最初是全民性的,把礼教视为某一特定时代的产物,甚至以偏概全,又视为某一特定时代政治需

4、要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儒家礼教'‘包含着人类对自身永恒价值的追求"[3]。陈戍国认为,剔除礼教腐朽的部分,一定程度的合理的回归与必要的新构,实乃大势所趋[4]。汉代是我国礼学充分发展,礼教理论系统成熟的朝代。两汉时期,礼学大家涌现,比较著名的有西汉叔孙通、高堂生、董仲舒、萧奋、孟卿、刘向、戴德、戴圣等人,东汉曹褒、贾奎、马融、郑玄、卢植、蔡邕都是著名的礼学家。而且两汉出现了关于礼教的经典著作,官方有叔孙通所制《汉仪》以及曹褒所制《汉礼》等等。非官方的礼学著述也大量涌现,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两汉时期关于三礼、五经、丧服等方面的礼学著作有几十种之多。更重要的是,整理

5、出来了《仪礼》、《礼记》等经典性的著作。在两汉礼学兴盛的基础上,两汉的道德建设有了比较权威的理论依据。关于以礼为核心的德治天下理论,汉代在前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系统化,董仲舒提出:'‘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51432-434他完善了三纲理论,并用天道观和阴阳理论来论证三纲的合理性,为两汉道德教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此后西汉刘向、东汉曹褒等人在礼教理论方面又加以完善。汉代礼学的发展、儒学的兴盛和大族保持家风的需要,使得对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的礼教宣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代在政治道德的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据《汉书・艺文志》,西

6、汉平阴人于长著有《天下忠臣》九篇。无条件服从君主是忠臣最基本的素质,“忠臣之义,一杼愚意,退就农亩,死无所恨”[6]1392-1393。"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死亡之诛”[6]2327。表明忠君的思想在西汉就已经流行了。二、国家利用礼教进行道德建设的实践(一)利用礼教进行道德建设的内容汉代利用礼教进行道德建设的实践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家庭道德、政治道德、社会道德。其中家庭道德是政治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立足点,统治阶级倡导对子女对父母的孝、妻子对丈夫的贞节忠顺,而父母对子女、丈夫对妻子并没有任何义务。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基本道德要求,西汉从一开始就提倡孝道,高祖称帝后,仍时常拜望刘太

7、公。孝文帝在诏书中明确提出:"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并且自高祖以降,两汉皇帝死后的谥号均被冠以“孝”字,在社会上也多次表彰孝子。在三个领域的道德建设中,汉代以礼教为切入点,以政治道德为最高和根本目标。立足于“天”、“君”、“民”三者的主从关系,君授命于天,民承命于君,将政治道德作为确立王权合理性的基础,在礼教的外衣下建构起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型治国模式。家庭中,妻子对丈夫要贞,政治上,下级对上级要服从,尊卑有序。在社会道德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需要遵循的礼教规范,如故吏对旧君,学生对老师,以及朋友之间,与陌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