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ID:33692746

大小:58.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摘要:综合运用统计资料及1990、2000和2010年3个年份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坡度因子、高程因子对研究区LUCC有明显的驱动作用,高程因子是自然因素中主要的驱动因子,两个时段在500〜1000m高程范围上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面积均较大。社会经济因素中人口因子、经济因子(GDP)主要影响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人口因子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水域、未利用地转化主要由经济因子(GDP)变化引起。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格局;驱动机制;南水北调中线工

2、程水源区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34-04土地利用格局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与人类活动的干预而发生变化,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其成因机制和驱动机制,是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尺度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十分有效的手段[1-6]o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自然因素是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先天条件,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影响因素[7]。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候等自然因素则具有反馈作用,能够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可以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自然因素的变化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8]。自然因素在

3、短期内发生的变化不够显著,在较长时期内才能看到其发生明显变化和影响效应,而社会经济因素则不同,在科技和生产力推动下短期内就会发生较大变化,具有活跃性,对其所引发的伴随效应进行研究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因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结众多研究会发现,社会经济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9,10]o在许多相关研究中,对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进行驱动机制分析的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重点是高程因子、坡度因子、人口因子、降水因子、经济因子(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因子、土地利用政策因子[10,ll]o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较大,水土流失加剧

4、,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客观地把握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弄清这一过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进而找到通过土地利用科学规划来调整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保护性开发利用研究区土地资源、保护和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水源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12]。对该区域LUCC驱动机制的研究,也是保证南水北调引水水质,追求引水地与供水地的人地和谐,实现南水北调工程预期效益的现实需要。1研究区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具体范围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以上的整个集水区即汉江中上游流域,包括汉江、丹江两大流域,流域海拔范围为13〜3566m,研究区属于

5、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工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mm,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黄棕壤等地带性景观,具有明显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性特征[12]。研究区包括陕、鄂、豫、川、渝、甘6省(市)共计48个县(市、区),2010年人口7368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近17000亿元,土地总面积达9.54X104km2o2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数据包括: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980、1995、2000年1km网格土地利用栅格数据;1990年中国县级尺度统计数据矢量图;2003年1km网格GDP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分类庞杂,为方便数据计算分析

6、,将土地利用二级类型合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用地、未利用土地6个一级类型。3结果与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时空变化上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变为主。耕地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状况;林地在1990〜2000年间有较大的增加,2000〜2010年略有减少。建筑用地在这两个时段均有较大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4.5%、33.1%,以其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入为主。水域面积在1990〜2000年有所下降,在2000〜2010年又有所回升,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而这些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空间上仍然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多的低海拔、低坡度的河谷地区。这里将从高程、坡

7、度、人口、GDP等6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进行讨论。3.1高程因子3.2坡度因子3.3降水因子降水在宏观上影响了一个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同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也有重要作用。如中国南部、东部降水多,北部、西部降水较少的降水空间分异决定了南部、东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北部、西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主要为牧地、戈壁荒漠的格局。研究区域降水较多(800〜1000mm),年际降雨量差异不大,生存条件较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