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

ID:33675227

大小:3.38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5-24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_第1页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_第2页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_第3页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_第4页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学检测原理 及临床应用一、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㈠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 2.抗原抗体结合的带现象与可见性 3.可逆性 ㈡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电解质 2.酸碱度 3.温度 4.抗原和抗体的性质前带现象后带现象㈢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种类⑴直接凝集反应 ⑵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 载体上,使之成为致敏载体颗粒,然后与相 应抗

2、体或抗原作用,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的 凝集反应⑶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预先作用,然后再 加入致敏载体悬液,由于抗体已被可溶性抗原 结合,因而致敏颗粒不发生凝集现象,称为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2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如细菌浸出液,组织浸出 液和动物血清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 在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作 用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 沉淀反应⑴单向扩散试验 是一种定量试验,使抗原在含有抗体的琼脂 介质中扩散,经一定时间后即可见抗原孔周 围出现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沉淀环。沉 淀环的直径与抗

3、原浓度成正比。故试验前应 用已知不同浓度标准抗原制成标准曲线(纵 座标为沉淀环直径,横座标为抗原浓度), 可根据沉淀环直径的大小从标准曲线中查出 待检样品中抗原的含量。临床上常用于测定 IgG、IgM、IgA的含量⑵双向扩散试验 抗原与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如抗原 抗体相应且浓度比例适当,则在抗原抗体之 间可出现白色沉淀线。一对相应的抗原抗体 只能形成一条沉淀线;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测可形成多条沉淀线⑶免疫电泳 ⑷免疫比浊3补体参与的反应补体结合试验、溶血空斑试验4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指用荧光素、酶

4、、同位素或电 子致密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所进行的抗原抗 体反应 优点:特异、敏感、快速、能定性、定量甚 至定位,且易于观察⑴免疫荧光法⑵酶免疫测定酶免疫技术是通过适当的酶促化学反应和免 疫反应,使抗体(或抗原)与酶蛋白分子结 合,形成酶标抗体(或抗原),该结合物保 留免疫学活性和酶活性,因而既有抗原抗体 反应特异性,又有酶促反应的特异性。酶分 解底物后的显色深浅可反映标本中抗原或抗 体的含量 常用酶 辣根过氧物酶、碱性磷酸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用于测抗体 包被抗原→加待测标本→加酶标抗体→加

5、底物 →终止反应→测OD值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测抗原 包被抗体→加待测标本→加酶标抗体→加底物 →终止反应→测OD值*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BSA-ELISA ⑶免疫组化技术 ⑷放射免疫测定法 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⑹免疫印迹法二免疫细胞检测 ㈠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 ㈡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1体外试验 ⑴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⑵细胞毒试验 ⑶分泌功能测定 2体内试验三免疫分子检测 ㈠免疫球蛋白测定 ㈡补体测定 ㈢细胞因子检测 ㈣CD分子、表面受体和黏附分子的检测 ㈤HLA分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