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

ID:3365627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_第1页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_第2页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_第3页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朴民历史的吊诡“治世”与“盛世’”2011年09月13日08: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黄朴民  多年以前,国人们就为中国和平崛起的美好希望所激动、所感奋,于是乎,“盛世”的调子开始充斥于各种媒体,某些人更口沫横飞、言之凿凿地宣称: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五千年历史上最大的“盛世”!言外之意,不外乎多年行之有效的“韬光养晦”之类的战略方针,已可以丢到爪哇国里,是到该歌舞升平、到处出头、与那家超级大国较劲叫板的时候了。今天的中国,是不是“五千年来最大的盛世”,这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想,要害并不在于所谓的

2、“盛世”降临是否已经成为现实,而是社会上普遍弥漫的“盛世”情结,正有如滚雪球似地越来越大,其所带来的偏执自大、盲目乐观、忘乎所以等浮躁心态,使得大家沉醉于天下第一的光荣想象之中,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乃至有可能迷失了走向理想彼岸的方向!  其实,从中国历史考察,“盛世”也不尽然是值得一味讴歌赞美的对象。在辉煌气派的背后,它往往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蕴涵着盛极而衰的契机。我们在今天实在不必迷恋于它的光环,而把它作为汲汲追求的最高目标。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不外乎乱世、衰世、治世、

3、盛世的逐次更迭、轮番登场。乱世、衰世当然不是什么好日子,俗谚云:“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可见,统治者主观上总是力求避免它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总是希望远离它们(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属于一厢情愿)。很显然,我们今天同样不会有兴趣于此(至于总结历史教训则又当另说),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往昔的光荣,是历史上那些屈指可数的“治世”与“盛世”,毕竟一提起它们,总让我们血脉贲张,自豪感油然而生,证明我们也有“曾经阔过”(鲁迅语)的荣耀!  然而,若是拿同为“正面”性质的“治世”与“盛世”说事,我们则不得不承认:其

4、实两者还是有轩轾高下的:“盛世”不及“治世”,换言之,即封建政治的最理想境界,应该是“治世”而不是“盛世”:因为“盛世”意味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往往成为中衰的转折点。汉武帝“盛世”的弊端丛生,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旋生旋灭,乾隆皇帝“十全盛世”的积重难返,皆印证了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治世”则完全不同,它象征着生机勃勃,象征着和谐有序,是锐意进取的推动力,而不是盛极而衰的抛物线。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就经济繁荣的程度、物质富庶的规模、文化昌盛的气象而言,都谈不上是最出

5、色的岁月,都与“盛世”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这里,我们可以拿唐代的“贞观”与“开元”、“天宝”作个简单对比。封建史家对“贞观之治”最富于激情的描绘,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凌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取给于路。”很显然,该段评价的重心乃是落在“贞观”时期社会秩序良好(如“无复盗贼,囹圄常空”)以及社会矛盾缓和(如“无敢侵凌细人”)这些方面,并非是着重

6、指当时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富庶(尽管也一笔带及“米斗三、四钱”云云)。而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的经济繁荣富庶程度,则明显要大大超越了“贞观”年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见,“开元”、“天宝”才是名副其实的“盛世”,而“贞观”则还称不上。  然而,历史的吊诡却表现在:偏偏是非“盛世”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最为后人所讴歌,最为后人所向往!究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核心内涵是“治”:国家充满朝气,社会充满生机,君臣充满追求,民众充满希望,历史充满机遇!

7、  “治世”与“盛世”的差异,当然不胜枚举,但我认为,两者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这首先是两个时期的社会心态截然不同,即浮躁与清醒的两极对立。  “治世”的统治者一般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进取的心态,对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有认真的总结和借鉴,对为政治国的得失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如汉文帝就以秦亡为鉴,致力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唐太宗李世民也一再强调“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这些统治者才能够践行儒家所倡导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

8、令而从”的为君之道,心态平和,不事铺张,说实话,办实事,带头提倡节俭,让利于民。汉文帝不愿以耗费十家之产的代价(这已经是少得可怜的费用了)替自己整修露台,将国家征收赋税的额度一减再减,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甚至在某些年份干脆分文不取,降低广大民众的负担;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释放宫女、奖励耕织等等,就是他们头脑清醒、举措得宜的证明。  反观所谓“盛世”的那些统治者,情况则有本质的不同。国家府库充溢,民众丰衣足食,他们便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开始不再安分了,要折腾胡来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