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ID:33649388

大小:12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_第1页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_第2页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_第3页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_第4页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反思第一节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一、教育反思的概念u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u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u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二、教育反思的特点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写作的文体,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方式。u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研究)u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

2、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u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促使教师形成一种大教育观,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第二节教育反思的时代价值一、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教师“应为”与“实为”的距离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过程的处理?)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多与少、学会与会学?)二、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经验+反思=成长”。研究“预设”与“生成

3、”的效果,提高教学监控能力(一)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改变教师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需要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因而离不开教学反思。第三节教育反思的内容与策略一、教育反思的内容(一)记录教育

4、教学过程中的优点u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u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u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案例:变色龙u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案例:舍生与取义u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u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u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u教学方法的革新;u学法指导的技巧等。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u侧重于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案例:好孩子?坏孩子?时针与分针的夹角8(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5、u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案例:教学可否预设学生?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u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有时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案例:洋务运动;

6、何时能算出圆的准确面积?u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囿于教学设计只会窒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苏)斯卡特金(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教学事件意识案例:概率的初步认识二、教育反思的策略(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1.教学目标u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

7、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u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u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3.教学过程u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多媒体的使用;课堂的导入4.教学效果u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1.教师教的行为(1)显示行为: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案例:系列之八(学生

8、的一封信)(2)对话行为: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3)指导行为: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实验指导和活动指导。2.学生学的行为三)三角度教学反思策略1.学生的角度学生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2.听课教师的角度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3.自我反省角度u听自己的教学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