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42544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力 常见的三种力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力常见的三种力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第一章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建立力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三种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和规律(即产生原因,其大小与之有关的因素,方向、作用点的确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本周我们从复习力与重力开始,重点介绍了弹力与摩擦力。下周将学习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一)、力、重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能
2、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 在图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由于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 3、力的分类(力学中) 说明: (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
3、,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 (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4、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不要将竖直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也不能不加条件地说成是垂直方向; (3)重力的大小:G=mg(在地
4、球表面附近,g取值通常为9.8N/kg);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从效果上看,跟作用在某一点是等效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例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然相互接触 B.把石块向上抛出后,石块受一向上的力继续上升 C.对任何一个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定同时存在 D.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解析] 例2、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右的100N的力F,画出力F的图示。[解析](二)、弹力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
5、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常见的有伸长、压缩、弯曲、扭转。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 (1)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2)相互接触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①判别物体是否产生形变,这种方法适用于形变明显情况,如弹簧; ②如果物体存在微小形变,不易判断,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即假设接触的两物体没有弹力,看它们是否符合题意(如静止),如果符合,说明不存在弹力,反之存在弹力; ③弹力的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④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
6、体的接触面。 例3、两挡板AB和AC与一光滑球如图所示放置,问球是否受到AB和AC对它的弹力作用,方向如何?[解析] 例4、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则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细杆[解析](三)、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
7、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在接触面间发生相对滑动。 (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4)大小: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F=μF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它是两个力的比值,因此没有单位,F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5)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作用在受摩擦力的物体上)。 2、静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叫静摩
8、擦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在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