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41822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童明德十二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节能和墙材改革、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童明德规划编制必要性一、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与墙材改革工作目标,明确我市“十二•五”每年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1、新建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中心城区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新建绿色建筑800万㎡,每年分别为140万㎡,150万㎡,160万㎡,170万㎡,180万㎡。3、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138万㎡,每年分别为230万㎡,218万㎡,220万㎡,230万㎡,240万㎡。4、巩固“
2、禁实禁粘”成果,新墙材应用率分别为94%,95%,96%,97%,98%。5、新增建筑节能161.1万吨标准煤,每年分别为31.28万吨,32.27万吨,32.27万吨,34.14万吨,34.14万吨。6、要求采取如下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和配套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节能标准的实施监督;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政策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工作水平;二、“十二•五”武汉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1、基本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典型示范区。树立绿
3、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率先突破,循环经济突破性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批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工程和集中展示区建成,两型社会建设推进机制、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2、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生态农村等重大工程。重点实施再生资源产业化利用、工程机械再制造、热能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低碳建筑示范、半导体照明、医疗垃圾处理、建筑垃圾消纳与资源化处理、废旧家
4、电和家具回收处理、水污染源头控制、重点污染区域土壤修复、农村空气质量监测、畜牧业集约化等重大项目。3、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加快完善建筑节能监督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法规,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推动城市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三、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工作是武汉市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工作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建设领域开展节能减排,将主要围绕着“发展绿色建筑”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这三个的工作着力点来展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目标化、项目化、资金化原则,把发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相结合,实行节约建筑用能与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举。规划编制主要过程一、成立三个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二、三个规划分别委托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编制。三、确定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能
6、源、节省耕地、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的。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3、按照目标化、项目化、资金化原则,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4、体现绿色增长的原则,把发展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相结合。5、实行节约建筑用能与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举。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建筑用能结构,节约一次性能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6、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7、坚持统筹
7、兼顾,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8、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四、规划编制的八个阶段1、资料收集2、重点调研3、确定目标、思路与布局4、多层次研讨5、方案分析与比较6、项目梳理与集成7、形成初稿征求意见并修改评审稿8、专家评审会评审形成报批稿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用建筑节
8、能条例》,围绕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节约能源、节省耕地、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的;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工作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律、行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