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33550
大小:49.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小先生制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堂“小先生”帮教检查技术和小组竞赛技术学习心得原创2009-12-1021:02:15今天,老师来到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的“小先生”帮教方法,时机对我来说有点不怎么合适,正好赶上下午中教科常规检查,我在教导处正忙着补下午检查的材料,但是马瑞来叫我说老师来了,我超级兴奋,第一节刚上完课书都没有来得及放下就赶到了班级中,在那里,我真真切切的从老师的“小先生”帮教和小组竞赛的演示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课后我们谈了许多东西。虽然之后主任责问我这一节课去哪里了,东西没弄完怎么办。我说,没关系,45分钟的时间,我中午不吃饭也补上,工作一定做完!事实上我也是真的中午没顾上吃饭
2、!饿呀!但是精神的食粮我却吃了不少!下面我把今天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借鉴!一、“小先生”课堂帮教方法1、给学生设题2、提出要求:A、对于每名同学做的题,老师只给检查一次B、做完题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以上两点要求中要特意强调“只给一次机会”“要一次做对”,并且向学生抛出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举手教师检查后如果什么话都不说这就说明你全做对了!你应该引以为自豪和骄傲!这是对学生的鼓励,不让学生有所顾忌,从而排除了学生举手发言的阻碍。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下到学生中去巡视,观察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状况有一定的把握。3、检查先举手的几名同学,然后在举手
3、的同学多起来之后,就可以将自己先检查并做对了的几名学生选定为“小先生”,分布到各个组中去检查其他同学完成的情况。4、检查结束后,“小先生”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注意:汇报的语言一定要简练。每一组的汇报自然连接。报告:本组一共几名同学,做对了几名同学。此时,教师要特别留心各个“小先生”汇报的完成情况,对做对,做错学生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5、汇报之后,让“小先生”下到小组中去指导做错的学生,教教他们,并归纳出出错的知识环节。6、“小先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错误情况,对未做完的学生,要把握做题的进度,以此了解到哪里是困难环节!注意:“小先生”的汇报,可以使老师发现出现问题的环节,从而找
4、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7、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总结,特别是对“小先生”的表现要给予肯定,鼓励!二、分组计分法此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很好地把控学生的情绪!1、让学生自学教材,提出问题问题的要求:A、可以是自己特别懂的地方——考考同学们B、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向同学们求助C、提出的问题要有创意,即问题的价值。(当学生提出了太直白的问题或者离题太远的问题时,可以适时的终止,以防止“跑远”。)加分的要求:A、提出问题的同学依照问题标准给予计分B、唯一举手解答的同学给计分C、同时举手并回答上问题的同学只给口头表扬,不计分。(这样防止了学生对别的组
5、得分而产生不满的情绪,记得以前我也用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但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掌控好了学生还能够接受平分的现实,不好就会让落后的小组产生不满情绪,在这里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呵呵!)2、答案可以先由学生解答,学生解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今天老师,既让学生在下边解答,又让他们直接到黑板上演示!这样既调动学生的情绪,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答案开始争论不休时,可选择举手表决制,了解学生的倾向,谁懂了,谁没懂,并追问没懂的同学,没懂什么。注意:(认真看!很重要的呀!)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只成为倾听者,要适当地做一下“调皮的学生”,对解答问题的学生发出些疑难问题(关
6、键的环节上),引出学生对关键环节的探讨,从而加深印象。这时,教师发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适时的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讨论之后,此时学生对于正确的知识的了解已经产生渴求的心理,这一时机应该就是老师说的“可教学时刻”吧!在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个争论的问题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竞赛结束后对结果进行总结。个人感受:1、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以上两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掌控能力是要求极高的!例如,在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时候,班级里的个别同学因为没有得到分数而有些情绪激动,这一时刻是让教师最难控制的,如果控制得过度就会压制住学生的积极性,不控制也许局面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
7、个时候,赵老师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将计分制度临时变化,由原本的“举手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计分”变为了“答对不加分,答错反扣分”,这样一来,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狂热因怕“扣分”而冷静了下来,学生自己的控制使局面“活而不乱”,效果更佳!2、今天学习后和老师的交谈,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教学过程中的“可教学时刻”,即,通过某些方式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时,教师再将学生讨论探究的观点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知识的渗透和掌握在讨论中毫无痕迹地融入其中,既自然又印象深刻,千万不要将知识生搬硬套地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