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22205
大小:40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1)》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年级:初一年级学科:数学执笔:审核:内容:有理数的加法(1)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学法指导: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导引:1.如果向东走5米记
2、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2.比较大小:2-3,-5-7,43.已知a=-5,b=+3,则︱a︳+︱b︱=(二)课堂学习导引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现在让我们
3、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可以表示为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
4、)、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注意法则的应用,尤其是和的符号的确定!(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例1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3)+(-9)(2)(-4.7)+3.9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
5、为(+4)+(—2)=+(4—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三)课堂检测导引:(1)(-3)+(-5)=;(2)3+(-5)=;(3)5+(-3)=;(4)7+(-7)=;(5)8+(-1)=;(6)(-8)+1=;(7)(-6)+0=;(8)0+(-2)=;(四)课堂学习小结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五)学后拓延导引1.计算:(1)(-13)+(-18);(2)20+(
6、-14);(3)1.7+2.8;(4)2.3+(-3.1);(5)(-)+(-);(6)1+(-1.5);(7)(-3.04)+6;(8)+(-).2.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3.当a=-1.6,b=2.4时,求a+b和a+(-b)的值.内容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主备人复备人学习目标1、了
7、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2、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教学流程及内容师生活动复备标注一、自学与思考:请认真仔细通读课本23页思考的内容。通过自学争取解决以下问题:1.你会在a小于b时做减法a—b吗?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什么数?2.计算:(1)(―12)―(+8
8、)(2)(―6)―(―5);(3)(+3.7)―(―2.1)(3)(+10)―(+20)二、讲授新课:1.概述: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2.例题:例1:计算:(—20)+(+3)—(—5)—(+7)分析:把问题转学生先快速按要求阅读课本,然后在组内交流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接受学生的质疑,并指导个别学生复习收集学生存在的共同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