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21877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朱文辉[摘要]“有效教学”脱胎之时便流溢着强烈的工具理性色彩,致使其道德价值向度缺失和伦理精神萎缩,这是对有效教学的虚假注释。它过滤掉了教学过程的活性因子,使有效教学的轨道发生偏离,逐渐步入低效的窠臼。生成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现代教学现代教学从标准化大规模量的扩张到多样化个性的张扬这一变革脉络,把对有效教学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立体性动态建构,并对教学中人的生存样态怀揣深切关怀,这是对有效教学认识视角的转换和伦理使命的升华。有效教学生成意蕴的澄明和凸显,是对工具理性羁绊下有效教学的拯救,它拨开了“
2、有效教学求而不得”的迷雾,是有效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关键词]有效教学生成性教学工具理性生成性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46—47.因此,有效教学脱胎之时便弥漫着强烈的以控制为核心的技术理性阴霾,流溢着以“急功近利”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色彩。它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效仿模式,以效率为教学实施的圭臬。这种语境下有效教学的理想便落实在教
3、师的独白和灌输为方法论的基础上,兑现于以嵌入论为知识建构的方式中,诠释在“即时发展”为价值准绳上。有效教学这种定型化、静态化朴素追求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其在形成之时就种下了永久的恶果: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释放消解,致使后续学习动机缺失。这种悖论使有效教学逐渐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而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从外部带来了化解这种定型化弊端的教学思潮和概念框架,为有效教学从大规模的扩张到多样化个性张扬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视野,从而使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得以复归和凸显。一、工具理性——有效教学的虚假注释教学是“为人”和“人为”的活动,是合目的性
4、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但由于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近代以来的有效教学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工具理性色彩,它径直讨论“如何实现”的技术问题,而悬置了对教学“为人”目的的理论探讨和内涵挖掘。导致了由主体滑移错位而形成教对学的规避、由人文关怀的萎缩而形成“双基”对“三维”的背反、由教学伦理失落而形成的效率对效益的遮蔽。(一)主体滑移错位——教对学的规避有效教学研究肇始于教师教的活动,在对影响教学效率的教师特征、品质以及教学行为等相关因素的大量系统研究中,西方学者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其研究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比如美国一些教育专家在总结二战期间美国培养
5、和训练士兵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精密的培养和训练教师的方案,目的是使教师都成为有效教师[2]Clark,C.M.ThoughtfulTeaching[M].NewYork:CassellWellingtonHouse,1995.9.。这些研究背后隐藏的是美国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钢铁工人进行“时间——动作”研究的影子。它把教学肢解成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并扬此抑彼,无限抬高和夸大教师权威。教师作为“学有专攻”且“闻道在先”的有智之士被先验地赋予了仲裁者和独白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等待灌输的容器、一个符号输入和输出的数字处理系统、一块任人描
6、绘的空白版。课堂蜕变成了教师“独白”的舞台,教室成为教师孤立的王国。因此,教师和学生走进教师犹如迈入战场,教师争分夺秒的灌,学生忙不迭的接,复杂多维的课堂教学被简化为平滑的单向传递知识的链条,蜕变为“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的简单流程。这种四平八稳的精密线性安排和刚性教学设计过滤到了课堂教学的活性因子,拒斥了教学中隐喻和学生在课堂中直觉、想象、审美、灵感、创意等非理性的思维,使得教学沦落为一种强制性、武断性的步道过程。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和过程是封闭的、收缩的,它会不断把学生置于被动苦学的地位,对
7、学生形成强烈暗示和思维方式固化,根本无法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人文关怀萎缩——“双基”与“三维”的背反工具理性观照下的“有效”内涵,常常囿于特殊认识说的范畴,视教学为知识与技能传递的认知过程,以知识授受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价标准。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传递的多、速度快,学生记得好,就预示着“有效”的达成。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教学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在起步阶段反而有可能使教学显得效率低下,因此很难被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价视野。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增殖与知识活化的两个活性因子,他
8、们不仅对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实实在在地发挥着长期的根本性作用。缺失情感底蕴和体验反刍过程的教学或许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