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

ID:33589840

大小:325.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_第1页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_第2页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_第3页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_第4页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夏之卷(总第12期)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仪平策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文化气质论给我们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如果我们的视野从“美学”扩延至“审美文化”范畴,并且假定中国审美文化具有某种特殊气质,那么对这种气质的类型、构造、成因、背景等等的探究和识别,无疑会拓展出一种新的学术疆域,即对中国美学的研究,从目前偏于对其“已成”形态、特征和轨迹(即“流”)的辨析与描述,转换为对其深层的文化“母语”(即

2、“源”)的追问与阐释。显然,这样一种溯源性的研究是极富魅力也很有意义的。一从总体上看,特别是同西方相比较,中国审美文化的气质特征大致可用“女性化”来描述。对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辨认和说明。其一,在审美文化的理想形态上,同西方较多阳刚和崇高之象相比,中国更显著的特征是偏于阴柔或优美。当然,中国也强调刚柔并济,但总的看是以“柔”见胜。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与道家“守雌致柔”的学说,筑成这一阴柔文化之“语境”。如果说汉唐之际,在总体阴柔的基础上还能见出某种阳刚之象,那么中唐以后则分明是专于阴柔了。这就直接显露了中国审美文化偏于女性化的气质特征,因为无论从自然的还是历史的角度看,阳刚与男性

3、,阴柔与女性,或如康德所说,优美与女性,崇高与男性都是呈对应关系的。其二,在审美文化的结构模态上,如果说西方表现出鲜明的二元对立之色彩,那么中国则具有较突出的一元中和之特征。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明确指出,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是父权制的产物,它根源于男/女对立,通过这种对立形成的“女性缄默”秩序来肯定和强化一种男性(菲勒斯,Phallus)中心主义话语。应当说,这一批评是深刻的;同时也说明西方审美文化传统是“男性化”的,而反对二元对立,强调建立一种男与女、神与人、天使与肉体和谐共存的世界,则是女性主义批评的纲领和目标。这也似乎意味着,女性更倾向于一元中和的理想。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男女在运用

4、左右脑上有所不同。男性是将左右脑分开来处理不同问题,而女性则“用左右脑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这表明,中国审美文化更追求中庸和谐,与它的“女性化”气质是不无联系的。其三,在作为审美文化之范型的艺术观念上,西方大致是主智论传统,强调艺术对客体的逼真摹仿、写实和再现;而中国则偏重于主情论模式,讲究艺术应重在表抒主体的情95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志、情味、情趣等。虽然男女在理智与情感倾向上的分别不是绝对的,但男性主智,女性重情也为一般心理学所认可。西方艺术主智,早已为女性主义批评运动指摘为“男性权益的同谋”,亦即其文化气质是男性化的;而中国艺术主情,则以其对情感心理体味和表达的敏

5、感性、细致性、显露出较浓厚的女性化气息。其四,在审美文化的思维形式、理论形态上,西方更讲究理性思维、逻辑推论和概念抽象,而中国则注重实际经验、感性直觉和体验品味,中国美学思想多见于对具体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感悟、评点、随想等。这种一偏于逻辑抽象,一偏于经验直观的特点,按照心理学、人类学的通常看法,也大致可以认出西方偏于男性化,中国偏于女性化的气质类型差异。对于以上问题虽然还不能一概而论,但比较中体现的偏向又是明显的。如果这点是成立的,那么进一步的追问就会是,中国审美文化总体上为什么会形成偏于女性化的气质?二这是一个十分关键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地说,“女性化”的文化应是女性占据社会中心地位

6、的文化;按照玛格丽特·米德的观点,在某社会中,“如果一种性别在人格上占统治地位,必然以另一种性别的臣服为代价。”但中国文化形式上看不存在男性臣服于女性的情况。中国文化,特别是正统的、显性的官方文化属于父权子承的男权社会类型,女性总体上处于“边缘”和“臣服”的地位,“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之类便是这一男权社会设置的伦理道德的“权威话语”,因而表面看来不可能形成“女性化”的文化气质。然而奇怪的是,中国这一男权社会却并未造就西方那种崇尚攻击、强悍、勇力、冒险、征服、独立等等的“男人气”十足的文化类型,而是形成了倾向内守、温厚、柔顺、安适、和平、中庸等等颇多“女人气”的文化诸相。对此矛盾现象,我

7、们显然不能作一般的简单化的理解。玛格丽特·米德对德昌布利等部落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参照。德昌布利部落是一父系社会,但那里的男人却普遍具有“多情、柔顺的人格倾向”,他们惯于服从,依赖性强,多愁善感,痴迷艺术等,更像一般意义上的“女人”。米德认为,这种特异状况的造成,是因为“在德昌布利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矛盾,即在父系制的形式背后,由女人掌握着社会的权柄。”我们并不认为德昌利布社会跟中国文化形态是相同的。比如,不能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