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

ID:33585468

大小:148.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_第1页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_第2页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_第3页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 and 运营的一些新想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杂念: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and运营的一些新想法1、关于运营的一些新想法前些日子我再次整理内容社区的运营职能,整理出来了如下的六点。第一,保障社区秩序。通过运营人员管理,代理人管理,规则算法处理等手段,确保符合定位的优质内容(用户)得到比较多的鼓励,对不良内容(用户)进行压制。除了内容管理之外,也包括互动秩序的管理,用户等级的管理,内容分类的管理等。第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玩法。主要通过活动组织的手段,也可以开辟新的内容模块,包括以更多的主题维度提供浏览互动方式。第三,公共关系的处理。代表产品官方面对用户,维护帮助系统,回答用户反馈,建立良好的官方形象。在用户有所不满

2、的时候,缓解他们的情绪,作为中间层去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还需要与核心用户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优先维护他们的利益。第四,更新管理。一方面在推广位更新优质内容,利于用户浏览,引导内容风气;另一方面也需要制作能活跃社区气氛,带动内容口碑的内容,比如用户访谈、精华专题等。第五,资源管理。对用户资源来说主要是拉人,或者是特殊用户的加入审核。对内容资源来说,主要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资料库方便用户查询。第六,用户引导。手段还是上面的几种,比如活动组织与内容制作更新,但目的是引导用户去了解产品,适应产品,与单纯的满足用户不同。此外还有推广,不过我把推广算到市场推广那部分去了,暂时

3、没计算到运营方,这是由我们内部分工的性质来决定的。以上都是老调。那新想法是什么呢?我以前不看好社区做专题,觉得你跟频道学什么学,只是给主编总编看的报功手段而已。但这事儿要看心态如何。如果你为了报功去做专题,那没意思;但如果心态是对UGC的精华内容进行整理,通过专题这种媒体包装手段,形成鲜明的内容感染力,对新老用户都很受用。他不用去社区里慢慢地翻,通过精华荟萃的几个专题就能一下子被产品打动,留下好印象,当然是划算的买卖。同一种手段,两种心态,结果也大有不同。如果你的出发点是方便用户打动用户,制作出来的内容就比“完成任务打动领导”靠谱得多。最近版本上线,有人说没特色,我

4、也这么觉得。一开始想这个版本只是搭一个粗粗的框架起来,再往里边不断添加模块,新的模块会比较有特色一点。但新模块的策划开发需要大量时间,甚至其效果也不能绝对确保。那么通过类似于专题的形式,把好的内容按主题集中起来,用包装和剪辑的手段来形成感染力,岂不是短平快出特色的捷径?看来第四点值得再增加重视和投入。当然,前提是内容制作很能打动人,但在媒体出身的我看来,并非难事。2、产品感性高于设计理性最近发了一个框架版本,功能实现尚可,但效果平平。比起“没特色”的批评来说,我更在意类似于“太单薄”这样的评价。各种批评我都接受,也能找到办法解决。真正令我埋头去想的问题是,平素在日志

5、里讲得头头是道,为何自己却陷入到僵化的思维模式中去,用冰冰凉的产品逻辑来进行考量。纯粹从产品逻辑来看,这个版本的缺点不多,和改版前的变化也不大,主要实现了两个产品的合并,设计上符合基本的用户逻辑。但用户是不跟你讲逻辑的,他跟你讲主观感受,主观上认为改版后不丰富,不热闹,缺乏人味儿和社区感。一大堆感性之极的描述。当听到用户这么一讲,我回头去看,果不其然,也有同感。虽然改进还来得及,个把月就能调整过来。但我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我为什么不能提前体会到用户的感受?犯错的不仅仅是我,更出名的例子包括GoogleBuzz。我在以前的日志里批他,批得振振有词,唾沫星子溅到一米多高。

6、好吧,其实我也有傻逼的时候。更加惭愧的是,我遇到的问题,运营组早就发现并且预警,但当时我不是很在乎,跟他大谈产品逻辑是如何合理,认为最终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很可惜,他对我错。太计较逻辑的结果就是给自己安上一个没有感受力的机械脑子。我们经常讲,产品人员要成为自己的典型用户,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取决于个人兴趣与产品性质间的天然关联。实在没兴趣,没天分的话,逼他也典型不了。再说用户分很多种,我可能是初级水平作者,其他策划同事可能是普通浏览者,策划的性格又大多偏内向,很少主动与用户交朋友,远远地欣赏着,发几条评论。最多天天处理用户反馈而已。那么,我们如何能体会到其他类用户(

7、尤其核心用户)的感受呢?以前我曾经组织过策划运营组与高级拍客的联谊晚餐,获益很多,但后来因为工作太忙,没能坚持,再说一顿饭得到的信息也有限。也许我得承认,我也好策划组也好,因为我们摄影水平不行,兴趣又不够狂热,充分理解核心受众是很困难的事情。那怎么办?那就得依赖于运营组的判断。相对于不停开会,不停写文档做原型的策划组,一天到晚都和内容打交道,和用户打交道的运营组,显然更了解用户。他们可能不知道产品逻辑是什么,但必定知道各种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用户对每一项产品设计有着怎样的情感触动。由运营来担当甲方的角色,赋予运营更多的话事权,比完全由我和策划组去决定产品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