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ID:33572569

大小:1.5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5-21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1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2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3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4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训资料之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苏树岭目录第一部分几个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女性生殖系统基本解剖结构第三部分几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四部分其它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一部分几个基本概念1.炎症:炎症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引起炎症的原因,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有时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抗炎药:指抑制炎症反应的

2、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2.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构成(阻挡作用),及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具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

3、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疾病,如类风湿、过敏、AIDS等。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一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原微生物: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病。能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微生物。有八大类: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感染。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如梅毒,

4、钩端螺旋体病。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症,急性传染病等。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爱滋病等。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9.阮粒(阮蛋白):疯牛病。4.感染与传染: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即病原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是指各种病原体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即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抗感染药物、抗菌药、抗菌素、抗生素。5.阴

5、道自净作用:雌激素: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富含糖原糖原乳酸:↓pH值,↓适应于碱性的病原菌。6.阴道正常菌群:正常阴道内有微生物寄居形成阴道正常菌群。阴道正常菌群中以乳杆菌占优势。乳杆菌:①分解糖原使阴道pH值在3.8-4.4之间;②可分泌过氧化氢及其他抗菌物质,在维持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乳杆菌(分解)7.阴道生态系统:⑴阴道正常菌群;⑵阴道正常环境(主要是pH值)。影响阴道的pH值因素:①雌激素水平:低则糖原含量下降,pH值升高;②频繁性交:性交后阴道pH值上升至7.2,并维持6-8小时;③阴道灌洗:尤其中性或碱性灌洗液,可提高阴道pH值。8.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为妇女常见疾病

6、。包括:⑴下生殖道炎症:①外阴炎②阴道炎③宫颈炎。⑵上生殖道炎症:①子宫内膜炎②输卵管炎③输卵管卵巢炎④盆腔腹膜炎⑤盆腔结缔组织炎。分为急性、慢性,轻者、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样性(多种病原菌及其他原因)、复杂性(伴随性病)。第二部分女性生殖系统基本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一、基本解剖结构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外生殖器:外阴。示意图二、女性生殖器官的自然防卫功能:(一)解剖方面:1.大小阴唇左右合拢;2.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3.宫颈口由粘液栓堵塞;4.输卵管纤毛向心性摆动及输卵管蠕动.(二)生理方面:1.阴道自净作用:PH值在3.8—4.5之间

7、成为酸性环境,有抑制多数细菌繁殖作用;杆菌粘膜上皮细胞内糖原乳酸;分解2.宫颈粘液栓呈碱性;3.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三、引发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种类多、含寄居于阴道内的或来自外界的病原体。(一)细菌:有需氧菌及厌氧菌;1.需氧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等;2.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二)原虫: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原虫等;(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四)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尖锐湿疣病毒等;(五)其他: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四、感染途径(一)上行蔓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