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61128
大小:204.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7
《广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上学期高二级期末考--文科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B.私学兴起C.士阶层崛起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3.《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
2、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历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时期主要指A.夏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6.黄宗羲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进步思想。
3、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宋明理学的发展C.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B.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8.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
4、的是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D.“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9.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第7页共7页A.《清明上河图》B.《红楼梦》C.京剧D.《兰亭序》10.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
5、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科学技术决定论B.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C.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11.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1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
6、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1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4.中国教育突破科举考试束缚,培养实际有用人才始于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南京临时政府
7、期间D.北洋军阀统治期间15.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6.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第7页共7页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三个代表”重
8、要思想17.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8.“飞天”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梦想。右图照片摄于2l世纪初,图中的人们无比兴奋,那是因为他们在欢庆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