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

ID:33559136

大小:62.7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寡人之于国也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3、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4、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重点、难点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二、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彼)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徳”.,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

3、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Z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屮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二、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孟子说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屮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三、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

5、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出可耕),但同吋却主张恢复西周井出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釆纳。《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來说明道理。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対比,意思精列。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本文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儿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6、。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孟子托言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出”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全文闱绕“保民而王”的观点,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答问作准备。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惠王明白小思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第二四段正面论述行“仁政”的措施和好处。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

7、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显示了孟子的辩才。全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3、本文学习的知识点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一“只”;“无”一“毋”,“颁”-“斑”;“涂”-“途”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4、初步感知(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第二课时—、导入新课(1)学生复述课文。(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

8、学生理清思路。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孟子对口:“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