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38372
大小:55.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刘秀芳(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博兴256504)【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老年慢性心力衰渴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慢性反复胸闷、气促,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乏力,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措施包括:基础
2、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渴患者的临床特点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牛活质量。【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68-01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引起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现报道如
3、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与我国心力衰渴的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NYHA分级:II级26例,III级29例,IV级7例;其中势30例,女3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2+)岁。病史3~20年不等。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老年慢性心力衰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责任医生共同探讨,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开展针对
4、性护理的临床意义。1.3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见表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患者好转出院。2护理2.1基础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同吋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铺干净平整。观察患者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吋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期受压形成褥疮或破溃。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协助患者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或端坐位。2.2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
5、、治疗、病程、常见症状;了解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讲解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多次入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对治疗绝望甚至轻生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融洽关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注意正面效果,使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物质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自身价值,以
6、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2.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调整生活方式,根据心衰程度来确定水钠摄入量:轻度心衰患者钠摄入控制在2~3g/天(钠lg相当于氯化钠2.5g),中、重度心衰患者小于2g/天,总液体摄入量每天1.5~2.0L为宜[2]。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限制水钠摄入的重要性。在兼顾患者饮食偏好和营养的同吋,鼓励患者进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
7、给予利尿药时准确记录24小吋出入水量,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每分钟15~30滴为宜,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低钾、低镁血症发生。给予强心剂、扩血管药物吋,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压差及心电图变化。患者服用洋地黄药物之前,应测1分钟心率,如果低于60次/分钟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知医生。2.5指导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指导适度运动,鼓励患者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对稳定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每天多次步行,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3]。对于绝对卧床的患者,
8、护理人员每2小时给予被动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参考文献:[1]张钦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02-103.[2]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3]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