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

ID:33516704

大小:1.9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26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_第1页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_第2页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_第3页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_第4页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篆刻艺术临摹的典范-以吴让之仿邓石如印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篆刻藝術臨摹的典範-以吳讓之仿鄧石如印為例ParadigmsofImitationinSealCarvingArt-RangzhiWu'sCreatingthroughImitatingShiruDeng'ssealsasanexample劉嘉成LiuJia-Cheng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講師摘要本文主要探討清朝篆刻家吳讓之對鄧石如的篆刻學習與借鑑,以作品結合文獻綜合分析,了解讓翁早年在遍歷秦漢印與近代名工之後,最後選擇學習鄧印為依歸,配合其書印方面的理論,反覆的臨摹與學習,將鄧印中各種風貌不一的印

2、式,逐漸強化與個性化,而不囿於鄧法,凸顯其「以書入印」的特質,藉此作為往後創作方向,這種成功的學習典範,值得後人學習效仿之。【關鍵字】鄧石如吳讓之以書入印前言吳讓之於〈《吳讓之印譜》自序〉中,談到自己一生習印之經過:讓之弱齡好弄,喜刻印章。十五歲乃見漢人作,悉心橅仿十年。凡擬近代1名工,亦務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見完白山人作,盡棄其學而學之。2關於讓之仿秦漢印與近代名工部分,另見拙作〈吳讓之仿秦漢印之研究〉與3〈師法近代名工〉,故讓之真正以鄧法為往後創作方向,大約在三十多歲期間,投在慎伯門下(當時包世臣位

3、居於揚州觀巷天順園之後樓)的影響,印論家魏錫曾總結其書印學習經過:讓之學書安吳包氏,篆、分刻印,私淑完白,篤守師說,有兩漢經生之風。吾友趙子撝叔,自負篆刻,獨心折其功力,嘗作印跋其側云:近人能此者,4揚州吳熙載一人而已。嘆服如此…藉由慎伯師的闡述完白理念外,更透過老師的作品收藏,得以觀看到完白原作風貌,作品與理論互相配合之下,技巧的研習與眼界始為大增,因此趙之謙云:「巴(予籍)胡(城東)既沒,薪火不滅,賴有揚州吳讓之,讓之所摹印,十年56前曾見一二,為大嘆服!」直指讓之繼承了『徽宗』既有的優秀傳統,其所

4、摹刻的印作,更令人大為嘆服。一、理念的傳承鄧石如雖善篆刻,卻遺留甚少,實不以此名世,為書名所掩,一生流歷大江南北,作品隨處散落,加上其風格變異較大且作品高下實有落差,因此,其作品的流存稀少。關於風格變異而產生不穩定狀態,甚至不成熟,乃作者本身以舊有的形式,配合「以書入印」理念,所做不斷嘗試的努力,藉此擺脫印壇上以工緻7精能的風氣。包慎伯轉述鄧石如的觀點:「是年(嘉慶七年秋)受法於懷寧鄧石1韓天衡編《歷代印學論文選》下冊595頁,杭州:西泠印社,1999年8月。2劉嘉成〈吳讓之仿秦漢印之研究〉,《書畫藝術

5、學刊》第二期,453-466頁,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出版,2007年6月。3劉嘉成〈師法近代名工〉,《吳讓之書法篆刻研究》,159-164頁,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4同註1,596頁。5同註1,597頁。6趙之謙將活動於南京、揚州一帶徽籍印人,如程邃、歙四子巴、胡、鄧派歸納為一個大的流派-徽宗,乃相對浙宗而言。7孫慰祖〈鄧石如篆刻作品繫年〉,《可齋論印新稿》,287-30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38如頑伯。曰: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

6、趣乃出。」9而撝叔語其云:「字畫疏處可走馬,密處不可通風,卽印林無等等咒。」故其章法極注重分朱布白。刀法以衝刀見長,承梁袠而轉為自然鬆動,具有筆意與刀意的表現,由於重視筆意,常改變漢印的方正平整章法,而以個人書風入印,產生變化,以求筆勢的舒暢,把書寫的趣味,用刀刻畫出來,形成刀筆並重的新面貌。線條較何震、梁袠一派顯然渾厚擬重而有變化,加上鄧氏篆法和章法上的突破,10因而認為鄧石如是完全突破徽派的營壘而獨樹一幟的一代宗師。此外,包世臣亦善篆刻,雖不多見,曾於鄧石如〈雷輪.子輿.古歡.燕翼堂.守素軒〉五面印

7、,跋文云:此完白山人中年所刻印也,山人嘗言:「刻印白文用漢,朱文必用宋」,然僕見東坡、海嶽(米芾)、漚波(趙孟頫)印章多已,何曾有如是之渾厚超脫者乎,蓋縮繹山(李斯)、三墳(李陽冰)而為之,以成奇縱於不覺,識者當珍如秦權漢布也,包世臣記。此語乃山人六十三歲時對慎伯所言研創心得,應為可信,而由慎伯轉述給門生,對年輕的讓之等後輩,面臨篆刻學習探索的道路上,無非有指導性的意義。(22-017-1)於〈鐵鉤鎻〉白文印,款記:「兩峰子寫竹用此三字法,11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法。」兩峰子即是羅聘。據黃庭堅〈次韻謝黃

8、斌老送墨竹十二韻〉自注云:「世傳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鉤勒成,謂之鐵鉤鎖,自云惟柳公權有此筆12法。」所謂「鐵鉤鎖」為雙鉤畫竹的筆法,得自柳公權筆法,13相傳南唐後主李煜善用此法,鄧氏認為此法相通於篆刻創(22-049-2)月。8包世臣〈論書一〉,《藝舟雙楫》,22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11月臺四版。9刊於魏錫曾《積語堂題跋》,290頁。轉引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下冊,596頁。10孫慰祖〈中國歷代印章館展出鑑賞札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