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ID:33505024

大小:2.3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26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_第1页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_第2页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_第3页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_第4页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sle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LE患者HBV的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治疗是否会导致狼疮患者更易患HBV感染?这已经成为狼疮患者经常关注的问题口1引。回顾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有关SLE病人HBV感染率的报道并不一致[7-10,13-16]。较早期Alarcon—SegoviaD、ZiegenfussJF等相关研究认SLE@HBsAg携带率高协J钔,而Lai等研究却认为SLE病人HBV感染率并不增加n3。,曹永献等对131例SLE患者作HBV血清标志物检查,未发现HBsAg、HBeAg阳性者u51:台北荣总医院的LUCL于1997年报道了迄今为止入选狼疮

2、患者最多的一组观察,显示3.5%狼疮患者HBsAg阳性,低于健康人群的14.7%u引。上述有关狼疮HBV感染的报道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何在?我们认为除了地区差异外,主要原因在于所观察的人数太少。即使是台北的资料,也只是观察了173例狼疮患者,其中6例HBsAgIj日性;虽然作者也观察了692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但却未能指出狼疮患者与此健康人群是否来源于同一背景人群。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所有的临床观察,均没有进一步的随访资料,由于HBV感染后近70%出现血清转换,即由HBsAg阳性转为HBsAb阳性,而慢性感染才是无论健康人群还是狼疮患者

3、更为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HBV感染或乙肝疫苗接种是否会导致狼疮发病或疾病复发也一直是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L00i等报道HBsAg复合物是Su!的致病原因之一n71,提示HBV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导致狼疮样血管损害,一些有关HBV感染和乙肝疫苗接种增加SLE患病风险的报道对此提供了佐证np2¨。一些学者报道HBV相关性肾炎与狼疮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在超微结构和病理组织学上无法区分砼2。241,也说明HBV感染与狼疮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人们对HBV感染和狼疮免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学者指出,乙肝感染所致的免疫复合物血管炎和狼

4、疮性血管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以及预后方面可能并不相同。因为两者的疾病发病机制不同,甚至有相反的趋势,这突出表现在I型干扰素一方面是机体防御病毒感染的关键环节,急性感染时干扰素高表达有利于病毒清除而慢性感染者却存在干扰素产生异常;与此相对照的是,狼疮患者却存在l型干扰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的高表达,而这些基因表达产物在狼疮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汹瑚3。因此,有关狼疮发病和复发与HBV感染的关系有可能在它们分别与干扰素的关系中找到答案。三、干扰素一a与SLE和HBV感染的关系2中山大学硕上学位论文SLE患者HBV的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干扰素

5、(Interferon,IFN)是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产生的一种可以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可溶性蛋白,根据细胞来源和生物学活性的不同,可分为a、B矛nr--种亚型啪1。IFN.a在体内主要由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DC,pDC)产生,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两方面的作用嘲1。IFN.a介导的原发性免疫反应在病毒感染的最初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它也介导多种免疫过程,包括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免疫球蛋白的转换和IL-10、干扰素吖及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的诱导睁删。临床实践中发现IFN.a等生物制剂在临床治

6、疗其他疾病时有并发自身免疫病的现象b¨。有研究揭示了IFN.a水平与SLE多种临床及血清学改变的相关性,BengtssonAA等m1发现血清高IFN.a的病人以多器官损伤为特征,血清IFN.a水平与受累器官数量正相关,也与发热和皮疹相关。Dall’eraMC等口羽发现血清IFN.a水平与免疫学改变如高滴度抗ds.DNA、低水平补体Clq、C3、白细胞数量减少及高IL-10水平相关。Baechler等口43对SLE外周血与正常对照进行整体基因谱检测,发现近半数病人出现IFN通路基因表达异常,并且这些基因与累及肾、血液、中枢神经的重症狼疮有相关性。Be

7、nnett等口53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到SLE病人有高度同源的干扰素诱导基因与粒细胞生成相关基因的高表达。用Ben-jamini.Hochberg校验统计处理,显示在18个上调基因中,12个是干扰素诱导基因,4个是粒细胞生成相关基因;10个上调基因与SLE活动度SLEDAI相关。提示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血清中IFN—a的高水平及干扰素诱导基因的高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近年来干扰素.a在SL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基本上已得到大家的公认[船。∞.as-as]o另一方面无可置疑的是,干扰素一a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药物之

8、一。CHB患者IFN.a的产生能力降低n引,导致机体免疫力削弱,故而IFN.a治疗CHB有效。它主要通过诱导宿主产生多种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