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ID:33470107

大小:1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6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_第1页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_第2页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_第3页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_第4页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三峡郦道元【北魏】一、文学常识1.课文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二、理解性默写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7.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3.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简答题1.概括每段段意:①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②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

3、流之急。③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④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2.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5.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

4、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6.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陋室铭刘禹锡【唐】一、文学常识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

5、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

6、经。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1.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2.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3.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4.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简答题1.概括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2.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

7、内容。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8、,强调了“陋室不陋”。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