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55264
大小:172.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5-24
《疗效主在方证对应量效关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疗效主在方证对应经方用药量効关系初探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言“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上”,是说药物剂量的重要及正确掌握之难,同时怎样看待药量的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存有争议,近来有用药大疗效好的趋势,一些新闻、杂志、影视资料马尾偏于某药大剂量能起陈疴、治大病,大量板兰根治感冒,大量川芎治头痛、大量葛根降压、大量附子治疑难病……;同时又有本来是传统用量却说是超量,如麻黄不许超6克,半夏不许超9克、附子和半夏反……用量与疗效的关系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认识这一问题宜从中医治病特点说起,尤其经方治病特点说起讲马。一、经方发展史问题
2、:理论来自《内经》、仲景发明了辨证论治、《伤》治传仲景创建了方证治疗、八纲辨证始于程国彭、方证对应是日本人首先提出一、经方发展史经方的方证和方证对应理论皆起源于神农时代(参见有关论著)最初是单方方证,代表著作用《神农本草经》,渐有复方方证,代表著作《汤液经法》,复方方证发展至汉代出现六经辨证,其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神农黄帝公元前10000~50005000年后《本经》单方方证八纲辨证秦重五行《汤液》复方方证八纲辨证《内经》《伤寒》单复方方证八纲、六经辨证《难经》脏腑经络五行六气农伊岐黄经方汤液本草针灸、养生一、经方发展史方证概念、方证理论、方证对应产生于
3、神农时代,其基础理论是八纲,八纲辨证论治产生于神农时代。一、经方发展史经方发展史经方代表著作《伤寒论》成熟于汉晋,继承和学习经典著作,它记载了经方、我国最丰富、最有效治疗理论和方证,有关用量剂量,必须了解古今度量衡的折算问题,不然造成用量紊乱,因此有必要了解古今度量衡折算知识。《经方传真》出版后,经常有问方药剂量,我们回答主要是依据柯雪帆教授考证,即一、经方发展史1、容量:古代容量:1斗=10升,1升=10合,1合=10撮。1方寸匕=10刀圭。现代公制容量:1升=1000毫升,1毫升=1000微升。古今折合:1斗=2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方
4、寸匕=5毫升,1刀圭=0.5毫升。《伤寒论》一、经方发展史2、重量汉晋制:1斤=16两,1两=4分,1分=6铢,1铢=10黍;另外,还有1方寸匕、1寸匕、1刀圭等。现市制:1斤=16两,1两=10分,1分=10厘,1厘=10毫。汉晋制与现市制折算:1斤=4.8两,1两=3钱,1分=75厘,1铢=12.5厘,1黍=12.5毫;1方寸匕=5分,1寸匕=3分,1刀圭=5厘。一、经方发展史为了计算方便,大致上汉晋的3斤为现市制1斤,1两约合3钱。然而,由于《伤寒论》中的多数方剂,1剂,日分3服,则每1剂等于现今的3剂,故直接可按1两约等于现市制的1钱折算。现市制与公
5、制的折算:1斤=500克,1两=31.5克,1钱=3.125克,1分=0.3125克,1厘=03125克,1毫=0.003125克。一、经方发展史以件数或体积计算药物折算为克:附子1枚10~15克,大者1枚20~30克;杏仁50枚15尧;桃仁50枚15克;栝楼1牧60~80克;栀子14枚7克;石膏鸡子大56克;芒硝1升62克,五味子1升76克;香豉1升96克;麻仁1升106克;吴茱萸1升70克;葶苈子1升124克;麦冬1升90克;赤小豆1升156克;虻虫30个10克;水蛭30个约40克。二、经方治病特点1、临证应先辨六经2、继辨方证经方治病基本手段、方法是方
6、证对应方证对应是经方治病的主要特点三、方证对应是疗效的关键1、经方的历史是方证对应的发展史方证对起源于神农时代,“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是先民治病之道,很显然是以八纲为理论指导治病用药,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在表解表发汗,在里者清里、温里,积累了单味药治病经验,那时虽没有文字,但口授心传,传至商周有了文字则以文字记载下来,至汉代加以完善成书即成为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从该书的主要内容看,其365味药,即以八纲记载其性味,又以八纲记载其适应证,其实际是经方以八纲辨证的单方证,三、方证对应是疗效的关键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单方方证,如苦参汤
7、、蛇床子散、诃梨勒散、蜜煎导、鸡屎白散、甘草汤、黄连粉、雄黄薰、大乌头煎等方证。后来发展为复方方证,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亦讲方证对应;发展至六经辨证,仍是讲方证对应,其代表著作为《伤寒杂病论》。因而经方治病用药、用量即强调方证、药证对应:临床见证必先以八纲辨证,即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在表、在里、是阴、是阳,治用相适应的药,即做到方证对应,不但是八纲对应,其用方、用药也必与证相对应。三、方证对应是疗效的关键2、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经方家胡希恕先生把辨方证称之为辨证的尖端,是说六经和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于此基础上即可制定施治的准则,不过若说临床实际的应
8、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辨方剂的适应证,即治病用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