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27186
大小:10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5
《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称谓,它晚于文学创作。“现实主义”这一名词的出现和使用,并以它命名的文学运动,始于19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而此时,现实主义一代宗师巴尔扎克已经逝世了。1850年左右,农民画家库尔贝以朴实的笔法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画面,如《奥尔良的葬礼》和《浴女图》等,这些画以真实大胆著称,引起了上层社会的责难。前者把各种人物鄙俗丑陋的形象表现了出来,而遭到资产阶级“正派人”的反感;后者以大胆不雅的画面触怒了学院派以及
2、拿破仑第三的皇后。库尔贝的画被讥为“现实主义”,认为是为了追求真实而描写鄙裕,难看不雅令人生厌。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成书问世。这派作家明确的提出用“现实主义”这一标志。从此,才有文艺中的“现实主义”这一正式命名的文学流派并追认巴尔扎克属于他们的先驱。此时,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已经由自发转为自觉,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恰在此时业已走过了第一个辉煌历程。二、现实主义文学的性质(略)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第一、客观真实性。浪漫主义注重主观抒情性,它往往反映作家本人的主观理想和主观愿望,表现出丰富的幻想性。与浪漫主义不同,批判现实主
3、义作家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的描绘。他们反对一味突出“自我”,陶醉于作者自己的感情世界。他们主张作品要像镜子那样如实地反映现实,作家的道德理想、是非评价、抑扬褒贬往往通过对生活的具体的、真实的、客观的描写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寓主观与客观之中,寓倾向于真实之中。第二、揭露批判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并非纯客观的描写现实,而是不断的对生活现象进行严肃的分析、深沉的反思、强烈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第三,典型化。批判现实主义重大的艺术贡献在于对人的典型化描写。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人物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
4、阶级的,又是具体的、个别的、特定的,总之,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社会人的典型。四、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况1、法国文学本时期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①在文学内容上,多反映贵族阶级的崩溃和资产阶级兴起的过程,揭露资本义内部的种种矛盾,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②在文学手法上,作品的批判锋芒毕露,揭露社会深刻,作家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生活既真实又不乏激情,细节描写细致而又具典型性。司汤达(1783——1842)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巴尔扎克把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推至高峰,恩格斯称之
5、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梅里美(1803——1870)常常站在主流道德的对立面上审视人生和社会,发掘未被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的原始生命状态。一方面,他以冷峻的口吻去认真地表现现实;另一方面,他又热衷于异国情调、野蛮习俗和地方色彩。其现实主义描写中常常具有浪漫主义的遗风。他不喜欢描写多愁善感、温柔细腻的人物,不喜欢卢梭式的伤感,多写野蛮、热情和凶猛的性格。他的故事常常是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和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结局。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继巴尔扎克之后又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法国文学史上,他
6、的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继承了巴尔扎克的传统,又开创了一种文体更为精湛、严格的小说艺术。《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为“外省风俗”,暗示作品的概括意义。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外省富裕农民的女儿,由于追求浪漫的生活,受社会风气腐蚀,一步步走向堕落,落得个服砒霜自杀的悲剧下场。作为典型人物形象,爱玛具有明显的“人性深度”:她没有《红与黑》中的德瑞那夫人那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没有《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那样的善良与“纯洁”,却有着更大胆、更率真、更粗犷的激情。与《高老头》中的雷斯多夫人和纽沁根太太相比,她们都有挥霍钱财以
7、满足情欲的特性,但爱玛没有做作,不失淳朴与本色。延至19世纪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内部分化出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有明显的三个特征:第一、主张作家绝对尊重客观现实,不加取舍地记录所看到的一切。第二、对描摹的事物采取纯客观、纯中立的态度,不作道德和美学评价。第三、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现象。自然主义过分强调细节真实,而流于绝对的、中立的描写客观真实,失之庸俗化,这便把批判现实主义引入了歧途,所以,自然主义是过分的批判现实主义。爱弥尔·左拉(1840——1902)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又是自
8、然主义的理论家。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影响,也创作了一座“文学大厦”——《卢贡——马卡尔家族》,其副标题为:“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所谓“自然史”,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的血缘与遗传关系,借以说明“它在在一个社会里是如何安身立命的”。代表作是直接描写劳资矛盾的《萌芽》(1885)。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最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