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

ID:33426387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_第1页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_第2页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_第3页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_第4页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与人口问题研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三市的简单相加,而要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和途径,产生“1+1+1>3”的乘数效应。当然,这种乘数效应的大小,除受外部施加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如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影响外,三市内部环境的优化显得更为重要。从人口学角度看,目前制约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有诸多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人口瓶颈的基本问题(一)城镇化相对滞后,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待加强从城市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水平低是目前制约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因素。“五普”资料显示,2000年,长株潭城镇化

2、水平为40.92%,虽然比全省平均水平(29.75%)高11.17个百分点,但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22%),其中湘潭市(35.92%)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低水平的城镇化状况与其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相称,与作为重要区域发展极核的上海、北京等之间的差距巨大,离成为湖南省乃至周边区域发展极核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见表1)。表1中国主要经济增长极核的城镇化水平比较(%)地区别北京上海长株潭湖南省全国城镇化水平77.5488.3140.9229.7536.22既然城镇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

3、一定时期内,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往往是而且应该是一致的。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2000年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从285.1万人增加到507.1万人,增长了77.87%,城镇化水平从24.6%提高到40.9%。但由于长期以来,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随机性和分散性的道路,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城镇化进程,致使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模型,以及人均GDP在100—1000美元的发展

4、过程中,生产结构、劳动力配置结构和人口城乡分布结构的变化将完成其结构转换的90%的论断,在人均GNP为1000美元时,城镇化水平为63.4%。2000年,长株潭人均GDP为9450元,按2000年年中汇率,折合为1141美元,但城镇化水平为40.9%,低于正常值22.5个百分点,偏低程度显著,表明长株潭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城镇化滞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抑制消费需求增长、阻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妨碍农业产业化进程、阻碍城镇建设和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

5、的发展、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影响建设用地的集约使用。[]因此,城镇化滞后必将严重抑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二)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现象严重5与城镇化滞后密切相关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现象十分严重。2000年,长株潭耕地面积为63.77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3万公顷。考虑到长株潭以水田占绝对优势,将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种的播种面积定为0.8158公顷。这样,长株潭在理论上只需要150.8万农业劳动力。而2000年长株潭实际农业劳动力约为358万人,即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达207万人,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

6、57.8%,农业劳动力的富余程度是相当高的。如果不尽快将规模如此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抑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更会成为阻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城镇化,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集中,将人口向城镇集中。(三)就业结构水平低,调整速度慢与城镇化滞后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结构水平低。据研究,当人均GN

7、P达到1000美元时,劳动力配置结构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为25.2:32.5:42.3。2000年长株潭人均GDP折合为1141美元。但“五普”资料显示,长株潭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为57.8:19:23.2,产业结构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地区(见表2),表明从就业结构看,长株潭仍停留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低水平的产业结构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可谓任重道远。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8、再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客观必然的。然而,长株潭在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上甚至低于全省的平均速度。1990—2000年,长株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不升反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提升速度也仅相当于全省平均的66%,相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降低速度却远低于全省,长株潭为15.2%,而全省为31.6%(见表2)。表2199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